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教育   8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所谓奠基作品,我认为,犹如民间所言三岁看老之谓也。在报告文学成长、成熟、危机等等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无不时时刻刻看到他身工》这一奠基作中蕴涵的潜在基因的影子与作用。当然,其后的报告文学作品,自然增添了许多新的因素,但他身工》这一奠基作中所蕴涵的那些报告文学的基因,却恰似成年人身上,永远有着出生时的形貌特征,是不断地成长而永远不可能根本改变的。我们读《包身工》,自然会对作者多次着力描写的“芦柴律”这一人物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但细究起来,“芦柴律”未必实有其人,几次对“芦柴律”的具体描写,如“芦柴棒”…  相似文献   
82.
名作一篇 困惑无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文学散文 ,在“五四”时期居于思想革命的潮头 ,是以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为特色的 ,曰小品文 ,鲁迅并且说这“小品文的成功 ,是在小说、戏剧、诗歌之上的”。但到了30年代 ,随着思想革命的受阻 ,政治革命的兴起 ,散文分为两支 :一支是战斗性批判性极强的杂文 ,一支是抒写个人内心情感的抒情散文。到了40年代 ,散文又为之一变 ,杂文固然因其时欢呼新时代而显得不合时宜 ,抒写个人情感的抒情散文也因“立足点要转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而显得不呈亮色 ,于是有了以及时、客观、再现为主的通讯体散文。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是其成功…  相似文献   
83.
由于极左思潮的长期污染与潜在影响,许多不谙世事的青少年对马克思有着一种无知的误解并常常表现为一种随意与轻率的判断,这是极为让人痛心的。马克思作为千古伟人,无论他的风姿还是思想,永远是我汲取不尽的源泉,每读一次,都会给我以新的认识与感受,让我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84.
读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你不得不从心底里佩服,这是一篇难得的大家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