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1.
怎样与孩子们交往?我们这些当老师的一直都在琢磨.可这琢磨的结果似乎总是不能令人满意."计划没有变化快",孩子们的变化似乎总在我们的意料之外.但是有一点我们都认识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有效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正如古人所说的"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P80~83. 目标预设: 1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正确的表象.  相似文献   
13.
“悟”是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外在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用心去感悟,才能自己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做到融会贯通,达到“真懂”或“彻悟”的境界,提高数学直觉能力。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我先给学生提供了一组算式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它们的商都是7,就觉得非常奇怪,产生了探索欲, 并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这时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式子,自己编出商是5的算式。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从人  相似文献   
14.
一、用心思考,谨慎填写。1.三角形按角可分为()三角形、()三角形和()三角形。2.由8个十、36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它是一个()位小数。3.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是()。4.1.29里有()个0.01,1元2角4分写成小数是()元。5.150度角比平角少()度。6.把0.436扩大到100倍,再把小数点向左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三年级的一次数学单元测验,其中有这样的一道填空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黄瓜长约3( )。在阅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填写的单位是“厘米”。当时,我们都不假思索地将这道题判为了错。一根黄瓜怎么可能只有3厘米长呢? “老师,黄瓜长约3厘米,为什么错了呢?”试卷刚发下去,就有好几个小家伙围着我问。“那你们见过黄瓜吗?”我觉得挺奇怪,就试探着  相似文献   
16.
今天上课讲到这样一道应用题: 我县去年小麦产量为40万吨,今年比去年减产一成。今年我县的小麦产量大约多少吨? 这道题的解题过程倒也没有什么问题,孩子们都能做出来。可是做完题以后,一个小家伙的提问引发了我的思考。“老师,这道题出错了。”“错了!哪儿错了?”“我觉得应该是‘今年比去年增产一成’!去年应  相似文献   
17.
[写在前面的话]不少教育研究的成果似乎都有一种“板着面孔”教训人的感觉,我倒觉得真正的教育研究应该更多些“平民心态”,更随和些。尤其是一线教师,应该把记叙和反思自己真实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所谓的成果也可以更多些“鲜活”。用另一种方式记下教育生活中的故事与思索,更多是为了宣泄一种情绪,如果能引起大家的共鸣,那便是我最大的乐趣。为表达方便,我选择了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的主体。[背景]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肖匆茗(小聪明),今年13岁,上六年级。有些人称我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叫成吉思刹(成绩死差)。不怕大伙儿笑…  相似文献   
18.
怎样与孩子们交往?我们这些当老师的一直都在琢磨,可琢磨的结果似乎总不能令人满意“。计划没有变化快”,孩子们的变化,似乎总在我们的意料之外。但是有一点我们都认识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有效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正如古人所说的“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工作这么几年,回顾与孩子交往的点点滴滴,我觉得其实只要能“正视孩子”,也许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正视孩子”呢?下面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聊聊我的一些体会。平视“平视”就是要把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交往,要像尊重你的朋友一样尊重他(她)。这是构建良好师生关…  相似文献   
19.
一、用心思考。认真填写。 1.38×20积的末尾有( )个0,125×8积的末尾有( )个0。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学课程课标的进一步修订,数学教学目标也由传统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逐渐发展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认识方程"是一个传统的教学内容,也是公开教学和教学展示中常选的课题.这样的经典内容,如何在立足"双基"的基础上观照"四基"的有效达成呢?前不久,我参加了一次"有效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一位老师所上的"认识方程"一课让我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