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968篇
科学研究   22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61篇
综合类   46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6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这是三月的一天,窗外阳光明媚,春气宜人,可敲门进来的蕙却一脸的委屈和郁闷。 蕙读高二,性格静内向,学习成绩优良,在刚刚举行的月考中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相似文献   
32.
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阐述了世界各国教学方法的改革走势,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33.
查荧 号抱冲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党政干部管理专业毕业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多次获国内书法大奖,现任青岛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34.
语文教师无不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能产生吸引人、感召人、诱导人的艺术魅力 ,无不追求那种令学生入迷入痴、学而不厌、欲罢不能的最佳的教学艺术效果。语文教学魅力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 ,但主要来自语文教师自身良好的素质。一、人格和心灵的忠实折射众所周知 ,人品即文品。其实 ,人品也是教学的品位。“教师的人格 ,就是教师的一切。”(乌申斯基语 )“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 ,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罗兰语 )教师 ,作为知识的播种者 ,智慧的传授者 ,心灵的塑造者 ,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没有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 ,的确就失掉…  相似文献   
35.
1987年9月25日—29日,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大会分为蒙古历史、蒙古文学,蒙古语言三个分会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我们将对三个分会的讨论情况陆续进行介绍。参加历史分会会议的中外学者共51位,其中:蒙古人民共和国2位,苏联2位,日本9位,美国3位,澳大利亚1位,联邦德国2位,我国各族学者32位。分会先后收到提交的论文或论文提要36篇。有29人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另有校内外蒙古史学工作者、研究生及有关的新闻、出版、图书、情报资料等单位的60余人列席旁听了会议。  相似文献   
36.
中小企业决策的信息保障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7.
郭亚军  吴淑坤 《科教文汇》2007,(4X):193-193
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借助于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目前最多的就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相似文献   
38.
西安高新区产业发展环境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大国间、区域间激烈争夺的战略制高点.为促进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环境的特殊要求,然后,以西安高新区为例,结合国外成功科技园区产业发展环境营造的经验,分析了西安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营造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优化西安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9.
小小的愿望     
昨夜,送朋友上车,在马路边等绿灯时,我见到对面围墙下有一位老人在拉着二胡。我从包里拿出一个硬币,捏在手里,想着等会过去给他。过马路的时候,我心里想着什么,一直走到大门口,觉得手里拿着什么东西,才想起刚才的念头。于是倒回头,路上行人稀少,路灯昏暗。老人坐在围墙下,穿着  相似文献   
40.
观其 《青年记者》2007,(1):72-72
海明威,记者中的作家,作家中的记者,在中国很有人缘. 这可以远溯到中国抗战时期.1941年,42岁的海明威以美国《午报》记者身份,领着同样是战地记者的第三任妻子玛莎来到中国,经香港、南阳、韶关、桂林到重庆.在重庆,先是孔祥熙设宴招待,再是蒋介石"破例"接见,之后是与周恩来的秘密会面.离开中国后,海明威和妻子在新闻报道和回忆中,对周恩来及共产党颇有好感:"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我们和一个中国人谈得无拘无束","我们认为,周恩来是个胜利者,是我们在中国所见过的唯一真正的好人.如果他是典型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话,那么中国的未来将是他们的."尽管蒋氏夫妇"口若悬河般"向他们作宣传,但他们对蒋介石之流没有好感,战事正紧,蒋政府的官员们却生活奢华,玛莎后来更是报道:"蒋是个瘦个子,腰板挺得笔直,穿着一套黄褐色军装,全身无可挑剔,看上去像一具木乃伊."蒋公不幸,在"阳光硬汉"海明威面前,只会愈加衬出自己的"僵硬"、"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