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新旧科举学的划分以研究对象、范式与方法论的差异为标志,旧科举学的生命停于公元1905年,而新科举学则诞生于斯。旧科举学是"摸索分科应考之学",新科举学是"研究分科应考之学",前者主要解决科举的备考问题,后者则聚焦科举运行的现象与规律。研究显示,新科举学概念新颖、研究对象独特、研究范畴丰富,跨学科研究是凝练新科举学范畴体系和学科分支以促进学科建设的有益方法,并能从学理和逻辑上证实新科举学学科群的分化与整合符合学科制度化的外在规律和学科建设的通约原理。  相似文献   
72.
李嘉诚是商界巨子,也是一位高等教育实践家。他捐资办学、助学、兴学的爱国爱教爱乡精神,在中国当代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对于他的教育理念,尤其是他的高等教育思想,却缺乏应有的重视和相当的研究。本解析了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研究的逻辑起点、重大价值和分析框架,以期对今后相关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73.
潘懋元教授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主要创始人,推动并见证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从“领域”走向“学科”的世纪转型。奥斯陆大学Arild Tjeldvoll教授从一位外国高教专家的视角,论述了潘懋元教授从一位教育研究爱好者成长为一位肩负社会责任的中国高等教育学家的历程,其最终成果《Pan Maoyuan:A Founding Father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和《潘懋元——一位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创始人》业已出版。《潘懋元传》既是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学发展及其活动家奋斗的波澜壮阔历程的思想精华,也是体验西方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独特研究范式的学术典范。  相似文献   
74.
“大海峡时代”福建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岸互动进入"大海峡时代"新阶段,闽台高教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要科学分析、理性应对,选择最优化战略行动计划促进"海西"高等教育先行先试.运用SWOT方法反演福建高教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结合"大海峡时代"社会经济和教育文化外向型发展趋势,构建福建高等教育发展矩阵,探讨"十二五"期间高教发展战略"福建模式"的可行性行动计划,以高教互动推进两岸政经、文教互动.  相似文献   
75.
为唤醒全社会充分认识和肯定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价值和深远意义,进一步遏制和消除广泛存在的“重理轻文”现象,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鼓励广大有志青年投身于我国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事业,更好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征程中贡献自己的才华和智慧。2006年6月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提出在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学术研究机构范围内遴选“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的设想,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  相似文献   
76.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办学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国家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以及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促进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7.
高等教育区域均衡是针对目前区域问高等教育发展差异日益突出而提出的,是人们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全新认识和追求公平的重要体现。当前国内学者主要从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均衡的内涵、衡量指标及方法、影响因素、解决对策、区划和区域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互动协调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对很多问题的探讨还停留在对基础教育均衡研究的借鉴,没有建立起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特点的较为完善的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