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6 毫秒
31.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很多中职生的学习水平过低,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失,对于班主任的工作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而好的班主任管理风格将对中职生人格的塑造、学习能力的加强、未来走入社会时所拥有的素质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本文将着重讨论班主任管理风格对中职生的行为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33.
开展创业教育,构建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高校扩招和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创业教育必然受到关注。在我国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仍需面对许多现实问题,如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教师缺少创业经验、学校缺少引领大学生创业的机制、创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及教材缺乏、社会缺少应有的导向机制等等。尽管如此,开展创业教育,构建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仍必将成为我国高校实施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4.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青少年道德危机状况,如今也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出现并呈现蔓延的趋势;特别是随着青少年网民的增加,我国青少年道德问题显得越发突出和严重。本文结合对国外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分析,思考我国青少年道德状况及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必要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35.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有关创造力的研究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由于经济发展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使得许多国家的教育和研究机构日益重视创造力的研究、开发与培养,从而推动了对儿童创造力的研究、开发和培养。到80年代,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已开始从政策上制定有关创造型儿童培养的具体计划与措施,研究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  相似文献   
36.
随着互联网这一现代化的传播媒体在我国的迅速普及,青少年成为网民的主体,同时也成为网瘾患者的高发群体。各种对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上网后呈现出较高的负面影响,而且初中生是受网络伤害程度最深的群体。本文结合初中学生受网络伤害的现状,探索造成初中学生受伤害的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原因,并提出应对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37.
网络对青少年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但由于青少年缺少网络知识与技术,使得其上网只能以休闲、娱乐为主,从而引发青少年上网成瘾。青少年若长期沉迷网络世界。不仅会造成道德观念混乱,还会形成双重或多重人格等。为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要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重视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自律能力和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38.
关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视学生道德素质培养,这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教育改革的重点。但长期以来我们重知识学习的传统,使得无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还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上,多停留在思想道德说教和对道德知识掌握上,缺乏有效的行为推动,导致一些教师对职业缺乏责任心,敬业意识淡漠,教书与育人脱节,师生间缺乏沟通。随着社会各界对道德研究的重视与深入,个体的道德自律问题受到关注。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的一种自我立法、自我约束,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持续性与反复性、必然性与自由性的统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39.
教师道德素养是教师人格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规范在其教学行为中的体现。当代学校教育中呈现出学生学习不良等问题,这与教师道德素养普遍存在不同程度问题有着一定关系。教师道德关系学生成长,对其自身的专业进步以及社会道德进步也具有重要影响,所以研究教师道德素养提升有着重要的教育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0.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目标的效果不是很明显。究其原因,与教师抱守原有教育观念不放、不肯改变原有教学习性,以及受升学压力等因素影响都有一定关系。此外,教师对新课程学习和理解存在误区,这既有教师自己学习不得法的原因,有培训上的疏忽问题,也与课程改革阐述不到位有关。为此,重视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道德素养和创造素质,才可能使新课程目标真正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