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3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变革是当今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人如何在变革中与时俱进.健康发展?刻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金顶上的那句话,“人啊,你要认识你自己!”仍如晨光一样照耀我们前行,提醒我们从自己内心去寻找力量。  相似文献   
192.
王瑛先生《唐宋笔记语辞汇释》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以下简称《汇释》)解决了笔记杂苫中的许多疑难。书后,附“语辞备考录”,列备考词语五十余条。备考词语约分三种情况:“一是略见端倪尚难确指的,一是笔记中单例孤证而尚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一是可以帮助探讨、说明语源的。”王镁先生这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高尚学术品格,既为后学树立了榜样,同时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可贵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3.
优秀设计《落花生》是一篇“老”课文。尽管我曾多次执教过这篇课文,但我深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教是为学服务的,面对新的孩子,我决定从调查他们的学习需要入手,不但让他们在课前查阅作者和其他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还开展了“最佳问题手”竞赛,让他们提出一些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孩子们还真行,归纳起来,主要提了以下颇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作者不直接把笔名取为“落花生”,而叫“落华生”?·为什么父亲要将落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为什么课文要把“议花生”当作重点来写?·为什么父亲要一边吃花生一边让孩子去体会…  相似文献   
194.
“对话”走进教育视界,始于20世纪后期的西方国家。“对话”的引入,促使教育内部发生了变革,深化了课程改革,有利于未来教育朝更具对话精神的方向发展等。  相似文献   
195.
儿童作文的显性问题是无话可说和有话不知道怎么说,隐性问题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说。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回溯到2500年前的《论语》中去寻找智慧,指导儿童像《论语》一样作文。  相似文献   
196.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我认为就两点:一是“太学生了”.二是“太语文了”。“太语文了”和“太学生了”都聚焦一个“太”字。精彩的语文课,妙就妙在这个“太”字上。“太”字最早源于“太极”一词.是“大”与“、”(表示“小”)组合而成的汉字,  相似文献   
197.
当前我国语文教育的理论成果颇丰,但仍没能有效解决实践中的“高耗低效”、“失去本真”等诸多问题,这不能不说与我们对语文教育策略的研究“不够”、“不透”有关。本文发一家之言,与读者共思。一、语文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它的基本策略是“整  相似文献   
198.
本文从人的一般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实验教学论体系与可持续发展性教学两个侧面,深入探讨了以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性教学等问题,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9.
庄禅神凝说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创作心理机制,并直接构成了中国书法的特殊审美内蕴.“书法”之名义,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或驴世马.难睹全象.中国权威工具书《辞海》概而论之,大而化之,简释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指毛笔书写的方法”.专业工具书中,着眼不同,见解自异.《中国美术辞典》释之为“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指用圆锥形的毛笔书写汉字(篆、隶、正、行、草)的法则”.香港《中国书法大辞典》谓之“借助于汉字的书写以表达作者的精神美的艺术”.至若学术文章,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郝文勉认为书法是“利用各种书写材料,按照汉字的书写规则和审美规律创造出来的汉字艺术形  相似文献   
200.
刘云生 《中学教育》2009,(11):20-24
推进区域基础教育重大改革项目,有利于探索路径,深化改革;树立标杆,引领发展;贡献经验,形成品牌。确定区域基础教育重大改革项目要体现民本政治、教改趋势、教育规律和区域实际的要求。当前,可以从体制与机制、统筹与均衡、内涵与质量等维度去筛选重大改革项目。选定项目以后,可采取政策建构、项目直推和综合推动等模式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