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书法感受     
我跟随景舜逸老师学习书法将近一年了。景老师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老师,他不仅教我们如何写好书法,还教我们中华民族的礼仪。使我懂得了,在家里要尊敬父母。在学校应该尊敬老师和同学,在社会上应该尊老爱幼,帮助弱势群体,同时也使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自己坐车运河上书法班学习,当车行驶到甘家口大厦站时,上来了一位老奶奶,我马上站了起来说:“奶奶,您坐我  相似文献   
2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知识本位”的教学价值观给予了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希冀从人文关怀的理想出发重建教学价值观。各种反思后的教学价值理想不约而同地转向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从结果的关注转向过程的关注,这是价值观念的超越。但是并非所有的过程都有价值,为避免教学价值问题因过于抽象、浪漫而遁入形式理性的观念世界,需要对行动过程的价值给予理性的关注,即关注行动本身。教学价值观的重建,应该面向具体教学现实,使教学在过程价值的实现中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23.
为了加强教学论的学科建设,推进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举办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专题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秉持开放宽容的学术理性和直面问题的实践情怀围绕“教学与学生发展”及“教学论学科建设”两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在教学与学生发展问题上,与会代表在既有的教学与学生发展问题研究基础上,赋予了教学价值观、学生发展、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回归生活等问题以新的内涵和个性化理解。在教学论学科发展问题上,与会代表提出要从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上对教学论研究做批判反思;要立足于时代发展的视野和学科建设的维度,进行原创性研究;研究要对当前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若干争论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研究要秉持开放性的理念直面教育教学实践,实现学生真正、真实的发展。  相似文献   
24.
陈旭远  刘冬岩 《早期教育》2004,(8):U004-U004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体验的对象不同于认知的对象,它不是单纯的客体,而是体验主体对于自己参与的某一过程或身临的某一情境所建构的意义和联系。体验是主体把自身当作客体,从而获得关于客体的感情信息的一种感知方式。因此,关注学生体验的关键是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  相似文献   
25.
新加坡从2005年起旗帜鲜明地将“少教多学”理念作为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为了促进“少教多学”教育改革的实施,新加坡教育部在政策上为教师和学校领导者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给予学生更多的灵活性及自主选择的机会。  相似文献   
26.
育才小学,地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有着118年的历史。它天然秉承了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又自然地融合了富有朝气的现代文明,含蓄中透着轻柔与活泼,笃实中蕴藏着郁郁生机。走在静雅的校园里,亲身感受这里教师的敬业乐群、孩童的欢乐自主,有一种独特的畅快与自然。可以说,在育才小学,每行一处,都能呼吸到浓厚的文化气息;每至一地,都可感受到独有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7.
实践能力--不容忽视的教学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能力是个人素质能力的核心。一般对实践能力的理解是局限于实践操作层面的,易导致将实践能力等同于操作能力。从存在方式的视角扩充对实践能力的理解,不仅可以丰富其内涵,还可以纠正教学中偏颇的价值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以自身为目的追求真与善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其不容忽视的一个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8.
《基础教育课程》2009年第5期发表了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构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学》一文,文中提出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少教多学,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该文在读者中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老师们既非常关注这个话题,又对“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不无误解、质疑和困惑。为此,笔者将其整理归纳,一一进行阐释,力求能够有所回应,以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9.
在研究教学模式时 ,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一种是专业研究者的理论演绎法 ,一种是实践者的经验归纳法。这两种研究方法虽然符合教学模式的产生过程 ,但各有其弊端。理论演绎法可能使建构的模式脱离教学实际 ,而实践者在进行经验归纳时 ,往往受形式主义和理论构建思想的影响 ,试图像专职研究者那样运用规范的研究方法去构建理论模型 ,使研究流于形式 ,浅尝辄止。本文在分析目前教学模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倡导教师采用行动研究法从事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深化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一、当前教学模式研究的弊端所在当前 ,教学模式的研究较以前有了深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