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经过长期战乱建立起来的两汉封建大一统政权,为安定社会,巩固统治,把社会激励作为社会调控的机制之一,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激励体系,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其历史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2.
汉代为伦理与制度整合、互动的关键时期。本文由汉代政府旌表对孝、忠行为之认可等方面入手,分析孝、忠伦理行为由出自天性缘于内在情感的个人行为到为官方制度引导和控制的功利化之社会行为的变异过程,探讨了两汉社会政治伦理教化的变异及影响。  相似文献   
13.
欲望是一个既古老而又现实的社会问题,历代哲人无不非常关注它。旧中国时代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对欲望作过较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以礼养欲”、“以心制欲”等独到的节欲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儒学与汉代灾害吏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十分重视吏治,强调举贤,要求官吏自我反思、仁政爱民、廉政济民。汉代独尊儒术,以经治国,灾害期间,以儒家吏治思想为依据,注重从上到下的自我反思、举贤、罢免不称职官吏,借机加强吏治,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灾害吏治机制。  相似文献   
15.
儒、道之整体思想虽然迥然相异,但是根植于自然经济的儒、道在自然环境保护上却是殊途同归,无论是生态环境观,还是生态伦理原则,生态伦理规范等方面皆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6.
孝是汉代统治者对汉代社会伦理所进行的理论设计 ,发展成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德准则。“以孝治天下”成为汉王朝的治国方针和口号。通过对孝道表象的分析 ,可以发现其真正蕴含的生存功利精神 ,即具有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维持社会共存秩序 (宗族生存 )、强化各级统治机构和维系农村基层统治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汉代的“顺天”自然观,主要表现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共生并存;崇拜上天,敬畏自然;顺应天意,善待自然。“顺天”自然观体现了汉代的环境伦理观念和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荀子的管理心理思想是以"人性恶"为基础,提出了明分使群、知人善任、多途激励、集权同心、衡听显幽等一系列的管理策略,并指出了管理者应具备的君子人格特征.这些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道家即黄老政治家。其学派盛行于西汉前期。新道家在汉初社会舞台上的活动,对西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汉初新道家有其特点:1.注意借鉴历史经验,兼容各家之长。2.兼具军事、政治才能,善于权谋。3.忠于君主,注重谨身自保。  相似文献   
20.
汉代作为封建大一统重新建立的历史时期,新旧纠葛,制度疏阔,妇女地位比较高,在亲属观念上,母系意识相对后世较强.其主要体现在母系世系意识、母系姓氏意识、母系祖先意识、母子继嗣意识等方面,总体上两汉母系意识呈现出逐渐弱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