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篇
教育   133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教育知识具有一定的价值是无可争议的,但教育知识的价值问题在理论上仍然值得探索。根据价值的内涵,教育知识的价值问题可以转换为对以下问题的理解:谁是教育知识的需要者;教育知识具有哪些潜在的功能;怎样才能实现教育知识的功能和教育知识需要者的连接。研究教育知识的价值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起到为教育认识的必要性进行论证的效果,从而加强人们进行教育知识创新的动力;二是表明教育知识的价值问题是教育知识论的有机构成。  相似文献   
52.
教育工学旨在寻求一条理性的和可操作的路径,以连接教育思想、理论与教育实践。虽然像教学设计这样的探索已在进行,但在教育学立场上的教育工学探索仍然没有成效。教育工学在今天的提出,主要是三个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1)作者个人的相关理论思考;(2)教育学科自身的完善;(3)教育实践的发展。三种因素的作用使得教育工学的提出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53.
在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适合学生的教学"逐渐成为一个人们呼唤的教学理念。这种呼唤意味着人的地位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意味着教育民主化的深入发展。要让教学适合学生,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教师要具有教育情怀,具备教学的艺术。站在实践者的立场上,我们应该清楚教学适合学生的标准,还应该清楚教师如何知道自己的教学适合学生的方法。由于真理具有相对性,我们应该认识到"适合学生的教学"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主要在以下两种意义上成立,其一是对权威式的教育的反动,其二是对因材施教思想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54.
教育的诗意     
对于我个人来说,"教育的诗意"这一念头,源于马卡连柯的《教育诗》和梁晓声的《论教育的诗性》的启示。对于诗意的理解,却也不能不提到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这句诗经海德格尔在《海德格尔诗阐释》中加以解释,几乎成为当代人文主义者默念的教条。之  相似文献   
55.
教育的诗意     
对于我个人来说,“教育的诗意”这一念头,源于马卡连柯的《教育诗》和梁晓声的《论教育的诗性》的启示。对于诗意的理解,却也不能不提到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这句诗经海德格尔在《海德格尔诗阐释》中加以解释,几乎成为当代人文主义者默念的教条。  相似文献   
56.
爱智统一的教育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往的不对等,促生了干预。干预的关怀性和策略性促成了教育。干预、关怀、策略,共同构成了教育性的内涵。教育性在人思维中转换和升华而成教育精神。具体地说,关怀性的升华是爱,策略性的升华是智,教育精神的内涵就是爱智统一。把爱智统一的教育精神转变成为可操作的形式,就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四个教育原则:以学生为目的,以人道为师道,讲究策略,统一心力。在这些教育原则支配下所开发的教育操作思路,就是爱智统一的教育方法。教育者是对教育有良好理解和操作的人。  相似文献   
57.
教学理念是人们为了某种教学的利益、在一定的教学理论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理想教学的基本观念。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是性质不同的两个系统。教学理念表达教学的理想,教学实践寓于教学的现实。教学理念,通过一定的渠道,走向教学实践,这就是教学理念的操作转换。教学理念的操作转换分为以下步骤:发现教学理念中的教学思维,从教学思维中演绎出核心教学行为,分析教学行为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58.
在学校教学中,人们最关心的是教学的质量。因为它是教学活动的价值问题,是教师和学生所要追求的。因此,在学校,人们的每项活动均以教学质量为中心。教学改革也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一句话,质量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可是教学质量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这在一般人看来是不言而喻的。可真正地回答它,却并不容易。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质量是一个似明非明的经验性概念,加之现有教学论中还没有它的位置,使得它屈居为潜在于教学活动中,隐藏在文章字里行间却不为人们正视的一个模糊概念。这  相似文献   
59.
几点教学体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搞好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加上大多数老教师退休、离休,一大批青年教师走上大学讲台,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我所在的中国农业大学,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约占40%。因为我的讲课效果受到同学们的较高评价,在中国农业大学有些影响,加上我也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的获得者,所以经常有青年教师问我“如何搞好教学”、“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等等之类的问题。说实在的,我虽然是一位有近8年教授资历的教师,但我的教龄也只有12年,可以说我也是一位年轻…  相似文献   
60.
刘庆昌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11(6):10-13,F0003
教育本体和教育现象实际上分别是教育整体的内隐部分和外显部分。当我们把教育界定为"一种善意的干预"时,意味着教育本体是"善意的干预"之意念,而教育现象则是"善意的干预"之我们可以感觉到的那一部分。"教育是一种善意的干预"这一判断的完整表达,应该是:"教育是教育者为成全受教育者而对他们实施的干预"。揭示出这一点的最大的意义是把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推进到了行为的层面,并启发我们在动词的意义上理解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