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5篇
科学研究   48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关于报纸消亡的对话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建明 《新闻界》2006,(1):14-16,19
《关于报纸消亡的对话》一文,是清华大学刘建明教授与中国传媒大学的博士生就报纸消亡这一尖锐前沿的话题展开讨论的原汁原味的再现。尽管关于报纸是否会消亡这一话题的讨论自广播电视诞生以来的几十年间一直若隐若现,没有停止过,尽管总体来说是乐观的,但更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但这个理论问题从来没有在当代传媒高度发达、多元竞争的格局下,尤其是网络及以网络为基础的各种新一代光电媒体对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的情况下那样具有现实意义,在媒体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这一论题正由一个理论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实践问题。正视并对这一话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对当前报业乃至整个传媒业的发展都是具有启发意义和重要价值的。正如该文文中所言,人们总是由质疑提出新的命题,并刺激研究者们兴奋点,使对话拉开序幕后很快走向深入。这也是我们原汁原味刊登这一篇对话的初衷和期待。  相似文献   
102.
103.
推动中国改革的记者刘建明是谁第一个揭露“四人帮”?是谁首先发现凤阳农民“大包干”而把它披露于世?是哪家报刊首先发表有关“商品经济”、“股份制”和产业结构调整这些重大理论和消息?是哪个记者第一个为民请命、揭开为农民“打白条”的盖子?是哪个新闻媒介最先提...  相似文献   
104.
象棋谚语     
棋可输而气不可输。一着误失全局去。无动着而听输矣棋高一着,扎手束脚。战胜易,守胜难。  相似文献   
105.
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拳击竞赛管理系统的现状,说明了拳击竞赛人工编排和手记分方法的局限性,指出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拳击竞赛评分及编排自动化的必要性,解释了它的实现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6.
老一辈新闻学者发现,媒介的功能是用“新闻的力量”一词表述的,被认为是“形成舆论的力量”。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学者们把大众传播视为生活的教本,概括出监视环境、传播信息、宣传政见、提供服务、供给娱乐等5种功能。这类人所共知的粗浅概括,不仅亚化了大众传媒的社会地位,而且消蚀了人们用其改造社会的兴趣,仅是媒体的一种浅功能。但如果对任何时代的巨变加以精心的剖析,就会发现,传媒小断积聚多方而的能繁,最后把人们带人崭新的世界。这种深度功能是缓慢的、渗透性的,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患,所以还没有人做过深入的研究。传媒的深度功能通过多层次互动,口以继夜地催化社会的进步,最终改变社会的经济形态和政治形态,导敛整个人类生活的巨变。  相似文献   
107.
1979年,对于法共报刊来说,是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4月,举办了《人道报》75周年庆祝活动。为了庆祝这个有意义的日子,举行了隆重的会议,有200多名记者,报纸推销员和来宾出席。《人道报》经理列鲁阿向与会者介绍了报纸的历史、现状和现阶段共产党员为  相似文献   
108.
《新闻战线》第三期发到编辑手里,大家对漫画《对不起,没有您的位置了》发生了浓厚兴趣。你看,“会议消息”这位胖子满面春风,得意洋洋,稳稳当当地坐在那里,占去了大部版面,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真是讽刺得辛辣、有力。一阵讪笑之后,大家又都冷静下来思索一个问题:会议消息为啥难以精简?“胖子”又为何能稳坐泰山呢?  相似文献   
109.
建立新闻传媒评论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意识,一旦走向社会就可能产生像多米诺骨牌那样链条式的影响。新闻传播在这方面的作用无疑要占据首位。新闻报道量对社会意识的大空间覆盖,使记者或受众都可能变成“事实色盲”,既只接受事实而无视或难以辨别和接受新闻的意识色彩。因此,新闻事实与如何认识事实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正确地评估传媒和新闻作品的效果,需要建立新闻传媒评论学,这是新闻学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一个学科。随着新闻媒介干预生活的日趋活跃,评析新闻作品和新闻媒介功能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和广大受众的注意,人们开始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和使用传媒评…  相似文献   
110.
新闻传媒是激发舆论的最有效的手段。从十年动乱“两报一刊”社论轰击群众的心灵,到八、九十年代新闻传媒推动改革热潮,曾卷起一场场舆论旋风。正如美国著名传媒评论家本·巴格迪茨所说:“美国人象大多数人一样,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以及电影里获得对世界的印象。大众传播媒介在任何时候都成了判断真与假、现实与虚幻、重要与琐细的权威。在形成公众观念上,没有比这更强大的力量了。”新闻媒介像人的触觉一样,是巨大的思想感受器。种种传播效果表明,媒介吸纳、发散和传导舆论的互动,遵循极其复杂而严格的法则。1、抢占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