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1.
我国社区教育发展与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历程、社区教育主题研究的内容、国外社区教育对我国发展社区教育的启示,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当前我国社区教育研究与发展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台湾地区高等技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实施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内地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建立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对教学管理信息进行收集、传递、贮存、加工、维护和使用,实现教学管理事务处理自动化,使教育教学领导决策日趋科学化。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运用了教育教学管理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吸收了系统论、信』甚论、运筹学、统计学和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成果,借助计算机手段对教学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辅助和支持,必将大大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手抄口传、凭经验办事的教学管理方式,改变教学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促进教学管理思想和管理观念的更…  相似文献   
14.
由于国家长期对高校专业设置实行统一计划、高度集中管理,我国本科专业设置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国家应逐步下放专业设置权,让高校自主设置专业;实行多样化的专业设置方式,有效拓宽专业化的形式和途径;改革专业教育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建立主动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变革需要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专业设置机制。  相似文献   
15.
积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分析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的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质上,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当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存在内涵理解、课程观念、培养方式等偏差。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构建一个整体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并最终落实在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和开发上。这种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应遵循设计导向的教育思想、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实践过程的课程模式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16.
在追求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今天,高职文化的生成成为人们不断反思的焦点之一,因此要探寻高职文化的立足之基和凝练之途。其路径选择在于: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寻求高职文化不断生长的空间;凝练高职理念,彰显以技术文化为内核的高职文化;在尊重生命成长的高职文化生成中凸显技术人文特色;在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校企合作中实现校企文化的互鉴互济。  相似文献   
17.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成为高职深入发展的当务之急.围绕"教育知识技能"、"专业实践知识技能"的核心价值追求展开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职教师以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最为欠缺,对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尚欠适应,职教实践技能与科研教研能力仍较薄弱.据此,本文从教师个体专业化层面,提出初步的因应之策.  相似文献   
18.
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开展十多年来,在政策引导、机制创新、组织建设、内涵建设等方面采取了诸多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创新了学习型社会建设模式,有力地推进了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展望未来,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还需在体制机制、政策法规、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出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国学教育——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探讨了以国学教育创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缘由、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寄希望对其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类型,其文化素质教育目标定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决定了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及实施策略有自身的特点。文章就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定位、体系构建和实施策略等三个方面对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实施进行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