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98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视频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对网球击球技术进行研究,得出网球击球技术发展经历萌芽期、形成与发展期2个阶段,且每个阶段具有其自身技术的局限性又具有攻守技术的平衡性。网球击球技术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未来击球技术主要向旋转、多变、快速、各技术均衡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感动自己     
被自己感动是自我肯定——就像农民捧起汗水浇灌出的禾穗,就像母亲亲吻痛苦地分娩出的婴儿。  相似文献   
13.
发展学生个性,个性化学习,展示个性的鲜活的生命……这些都是新课程理念中抢眼的命题。说本次新课程实验是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改革,标志之一就是改变以往注重共性的做法而为强调发展个性。个性是真切而实在的。有一句话很时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如果我们确认,发展学生的个性也包含在“为了”之中,而且是“一切”中突出的部分,那么,我们“为了”的主要载体——课堂,也应该是真切实在的。真实的课堂起码有三个要件。  相似文献   
14.
触摸新观念     
教数学的王老师,在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新课程理念时.心里总是不踏实。尽管同事们对他多有肯定.说在他的课上,学生表现活跃,参与教学已经根主动了.可他还是觉得自己依然是在领着学生学习.而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可怎样做才算放手,他又不是根清楚。受人启发,他决定在教“等腰三角形的画法”时,  相似文献   
15.
16.
高中《语文》第五册《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相似文献   
17.
刘金生 《天津教育》2006,(10):14-14
经常见到这样一些现象:跟教师们一起听课,有的教师想看一看学生的课本或练习本,根本不征得学生的同意,随手就拿,归还的时候也不道谢;到学校参观,学生很懂礼貌,迎面走来,又行礼、又问好,而有的客人竟然没有做出任何反应,不仅客人如此,本学校的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问候也漠然置之;教师上课,跟课表上安排的科月常有不同,这除了教师因外出、开会等原因调课外,没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有些教师一时手头忙不过来,如为接待客人、为应付有人临时听课、为给考试科目让路等,也要调课。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从生态整体主义的整体性、系统性、平衡性进行阐释,为民族体育向生态化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规律认知。对民族传统体育的3种文化类型进行运动形式说明,表明生态体育的发展将是今后民族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民族传统体育的运动形式将会去伪存真在加以升华和科学化选择的基础上被今人所吸收和传承。  相似文献   
19.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  相似文献   
20.
一、四课型教学法提出的背景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语文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但是,从整体看,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很多改革尝试并没有从根上解决低效的问题。问题在哪里?我认为:(一)“例子”未当例子用。“课文就是例子”,这已经成了语文教师的识。可是,多数教法,特别是传统教法,并没有真正把课文当做例子。什么是例子?数学课的“例题”是最好的说明。数学课学习例题的解,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独立(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其他与例题解法相同相似的习题。也就是说,学例子是为了“迁移”的。而语文教学就是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