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8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1.
72.
<正>吾师黄济先生以九秩之年完成了他的自传,嘱我为之作序,这让我既高兴又惶恐。作为学生,我没有资格写序,但作为一个长年恭陪先生左右并亲历这本自传产生过程的人,我的确有义务把我的所见所闻写出来,既勉励自己,也表达我对先生的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73.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代自然科学通过对科学概念的确定性假设为自己划定了学科阈限,提供了一个理性的知识结构和严格的方法论原则。受其影响,人文社会科学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始终为自身的不确定性而苦恼。规律是人文社会科学关于确定性的幻觉,是近代科学观向社会科学扩张的反映。社会科学不应追求那种现实中一般并不存在的假设的东西,而应揭示貌似自然的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价值选择活动。人文社会科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而是一个专门化的研究领域。人文社会科学应当树立专门的研究意识,即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法无定法,道有常道"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征。  相似文献   
74.
作为一名教师,以及每一个将来可能选择教师职业的人应当扪心自问,为什么选择当教师?当教师究竟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75.
回顾与反思:浅议义务教育法的修订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正在进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工作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应当说,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出台以后,中国的义务教育有了较大发展,这一发展成果,除了有法律的保障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以及各级政府的积极作为。但是,从近些年来看,中国社会的激烈变动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比方说国家与教育的关系、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如何保证公平的受教育权利等。这些问题在最近几年,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日益突出出来,使中国的义务教育正在经受新的严峻挑战。直面这些问题,适时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修订,中国的义…  相似文献   
76.
2月24日,教育部组织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专家座谈会,来自法律界、教育界的十余位专家就《办法》畅所欲言,他们的发言鞭辟入里,令人颇受启发。现将部分专家的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7.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学术传统,在国内外教育学界有着重要的学术影响和很高的学术地位.在她的百年发展历程中,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50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基本成就:一,确定了合理的学术方向;二,产生了一批重要的和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三,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学术传统;四,培养了大批高级教育学术人才.目前,她正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78.
义务教育在其近200年的实施过程中,其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从开始的“要我上学”变为“我要上学”。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个人在社会中地位的提高以及由此而来的人们对教育问题的重视,受教育开始由一项它赋的权利转变为自赋权利。从上个世纪的50年代开始,受教育权利与良好工作权利、化参与权利、健康保障权利以及社会保障权利等一起,被写进了大多数国家的宪法,成为不客剥夺的公民权利。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更多地把受教育看作是一项普遍的公民权利,并要求国家主动承担义务,积极作为,保证教育的普及和受教育机会的均等。这就使国家与社会、政府与个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强调个人的义务转为强调政府在义务教育方面的责任,要求政府举办足够的学校,培养必要的师资,实施统一的办学标准并创造必要的条件,使所有的人都可以进入学校接受法律规定的教育。  相似文献   
79.
面临挑战的教育公益性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教育这种公共物品经过转化 ,是可以进入市场的 ,是可以通过市场来运作的。经过转化后的教育 ,尽管是以私人物品或者准私人物品的面貌出现 ,但仍应将它看作是一种市场化的公益行为 ,而不是纯私益的行为。现行法律所规定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是教育公益性所固有的性质 ,而是法律赋予它的一种外在性质 ,教育的公益性质并不必然排斥营利性行为的存在。当前我国的公共教育体制应当是一个多元化的体制 ,从事的是公益性事业。构成公共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应当是一种非政府的和非企业的社会组织 ,提供的是公共物品。由于教育的非垄断性质 ,这种公共物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私人物品或准私人物品来向社会提供。提供公共教育的机构可以是公益性机构 ,也可以是营利性机构  相似文献   
80.
学生安全问题严重—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受中国青少年中心的委托,进行了《全国十省市少年儿童人身伤害基本情况调查》。所抽取的省市有:北京、上海、青岛、深圳、西安、重庆、锦州、阳泉、襄樊、萧山。这次调查发放问卷6000份,实际回收595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846份,有效率为97.43%。这是目前我国所做取样最广、人数最多的一次青少年人身伤害方面的调查。青少年安全事故是指青少年在学校、家庭及其他地方的活动中所发生的损伤事故。按其发生的地点,又可分为校外事故和学校事故两种。校外事故是指学生在学校以外地方的活动中所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