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6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一、道德动机——回归批判性道德意识的本质批判性意识是理想意识的核心,是人类智慧、情感、道德和精神方面的整合。批判性意识的水平和程度是道德动机和结构认知的发展水平协同互动的结果,引导着思维与情感和谐运作,促使理性认知、外部直觉与内部洞察力有效统一,其核心便是道德动机。二、批判性道德意识在个体中的成长批判性道德意识的萌芽期开始于儿童时期,到青少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社会转型、经济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符合新要求,我们培养的职业人当会做职业化的事,做有精神追求的人。由此,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仍然在“成人”,在学会做事中塑造人格完善的职业人。而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当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恪守职业底线道德,追求职业共同信仰,形成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4.
目前,作为理实一体化课程重要载体的理实一体化教材,依然呈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二元分离的状态。从知识论视角来看,理实一体化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融合。实践化的理论知识是理实一体化的结合点,而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融合机制具有逻辑性、情境性、迁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的三种模型中,部分融合式模型最适合理实一体化教材改革。根据部分融合式整合模型,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教材应依照职业能力进行内容选取,围绕工作任务进行内容组织。  相似文献   
15.
完善职教教师准入制度是我国职教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保障.由于缺乏相应标准,我国职教教师准入制度一直存在师资培养缺乏统一规范、师资认定缺乏明晰依据、师资选聘缺乏严格门槛等问题.建设分层分类的标准体系和以"双师素质"为导向的标准建设是当前我国职教教师准入制度改革的新动向.通过对澳大利亚教师准入制度的分析,探索总结出其成功经验在于构建了完善翔实的职教教师标准体系并依照标准严格把关职教教师准入.鉴于此,我国职业教育需研制全国性的职教教师入职标准,并以入职标准统领职教教师准入制度,开展基于标准的职教师资培养、资格认证和师资选聘,实现教、评、选统一.  相似文献   
16.
英国近十年的继续教育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继续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变革,涉及教育行政、教育管理、资金投入、课程和继续教育的教师教育与培训等,这些变革是源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及政府的直接干预。此外,政府还特别关注具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滕谦谦  匡瑛 《职教通讯》2012,(31):50-53
二战以后,有关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按照时间发展与研究视角转变的顺序,可将其划分为三个研究视角下的四个发展阶段:社会化视角下的研究包含1970年以前的研究和70年代至80年代的研究两个阶段;个体性视角下的研究主要在90年代左右;新世纪的十年开始从系统论的视角展开对STW的研究。分析每一阶段的发展与变革,并在此基础上总结STW研究的若干启示,对其发展的趋势做出推测,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在STW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匡瑛 《江苏教育》2012,(6):18-20
英国是传统学徒制发源地之一,经历了周折起伏的发展历程,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再次崛起,成为工作本位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导路径。新世纪以来,英国政府持续关注并支持学徒制的发展,出台了多项改革措施,直接促成了学徒制在规模和质量上前所未有的发展。笔者利用在英国华威大学访学的机会,于2012年1月10日专程走访了英国国家学徒制服务中心总部  相似文献   
19.
我国职业本科已分批发展了32所,但其发展动机各异,有些出于学校"升格冲动",有些则应对"现实之需",目前对于职业本科该如何发展仍未达成共识,也未形成主导性观点。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职业教育层次延伸有四种典型需求与相应的教育应对。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及教育的整体发展趋势,归纳出我国职业本科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培养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人才。明晰我国职业本科发展的可为之举,包括职业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应基于市场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职业本科教育机构应由长期从事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学校或相关机构升格而来,职业本科教育要践行"产""科""教"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技能以及人文素养的结合等。  相似文献   
20.
在德育研究领域,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对中职德育的研究尚少。关于中职德育和普通高中德育的区别在哪里?其重点是什么?如何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道德课程是不是中职德育的主渠道?如何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德育理论和模式?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