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4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积木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可塑性及灵活性等特点,对幼儿数学经验的早期积累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对幼儿在积木游戏中的数学学习的相关研究作了梳理,以期为积木游戏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研究旨在客观地分析21世纪以来我国幼儿园教师研究的成果,梳理研究重点,为未来的幼儿园教师研究提供知识支持。为了直观地呈现研究的重点问题,利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和"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对中国知网学位论文源数据库收录的学前教育领域1755篇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21世纪以来我国幼儿园教师研究聚焦"幼儿园教师与课程的研究""幼儿园教师与教学的研究""幼儿园教师与游戏的研究""幼儿园教师与教师教育的研究"和"幼儿园教师与专业发展的研究"等五个领域。未来的幼儿园教师研究应该拓展研究的范式,整合研究的视域,对相关主题作更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33.
对保教质量的评估行为直接关系到幼儿园保教实践的正确走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从评估内容和评估方式两方面,针对现实中不科学的评估导向给出了纠偏的提示,并通过评估指标将保教质量要重点考查的内容进行了具体的描述。这些重点评估内容不仅突出了如何对过程性质量进行真实性、发展性评估,而且充满了对一线保教工作者的人文关怀,体现了教育公平性的内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指引的特点。可通过观察幼儿园环境、幼儿表现、教师行为等方面,判断幼儿园保教的过程性质量。  相似文献   
34.
35.
一次,我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味道"。活动室四周摆放着幼儿搜集来的各种食品、调料、水果等。幼儿自由地探索、品尝各种味道,气氛活跃。其中,幼儿感受最深的是辣味。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由探索,幼儿开始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就在这时,一个幼儿突然站起来说:"我感到太辣了,我要喝水!"全班随即沸腾起来:"我也觉得太辣了,我也要喝水……"场面开始混乱。此时,我心里十分矛盾:这是一次公开活动,如果我同意他们出去喝水,活动还能顺利进行下去吗?如果不同意他们,我又该如何往下引导?换句话说,孩子们抛过来的这个"球"我该不该接?如果接,该怎么接?  相似文献   
36.
发轫于20世纪初、关注个体生命存在的柏格森的生成哲学,为我们解读教师成长提供了重要视角。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出发,教师的成长不是各种知识与技能的简单集合,教师的发展并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内在生成的。教师不是先验预成的,而是在教育的生活世界中走向无限可能的,是在学校的真实场景中不断实现发展的共可能过程。教师成长不仅是其理性内省能力的提升,而且更是其生命直观精神的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37.
华爱华 《幼儿教育》2012,(Z4):68-69
一、从国家对学前教育的要求反思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现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强调了新时期学前教育发展的两大任务:一是普及,二是提高质量。《教育规划纲要》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  相似文献   
38.
从“什么是园本教研”的疑问到“如何评价园本教研的有效性”的问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计划”项目以及全国“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从名称看似乎无关,但连续参加两个项目且成效明显的幼儿园的经验告诉我们,园本教研是贯彻《纲要》的保障,“园本教研”项目是在更深的层面上推动《纲要》的贯彻。从这个意义上说,评价园本教研的有效性,必须看园本教研是否以《纲要》的精神改善了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同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39.
幼儿喜爱游戏,不仅是幼儿身心特点的反映,更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需要是一种动力,它能促进其日趋成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对游戏的需要,如同人类生存对劳动的需要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游戏能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生命在于运动,幼儿的生命活力在于生长,而运动能力将保证幼儿在生长中对运动量的需求。幼儿的运动能力表现为对肌肉的控制力、身体的平衡力、动作的协调性等,这种能力的发展正是在游戏活动中得以实现的。游戏能满足幼儿生长时对运动的需要,并促进其运动能力的发展。如攀登、追逐、跳绳、滑滑梯、走平衡木等促进了幼儿大肌肉群的发育,使动作趋于协调;而折纸、捏泥、插塑、穿珠等则能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协调能力,使动作趋于精细。其它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在幼儿教育改革中,“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成了教师们的热门话题。其实,作为课程的生成方式,“生成”一词并不惹眼,它只是一个没有思想内容的动词而已。然而,当“生成性课程”被视为一种课程模式时,它突然变得惹眼起来,特别是当《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将“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存在方式而加以理念性宣导时,新一波讨论在实践领域展开了:教师预设性活动和幼儿生成性活动的内涵是什么?两类活动的关系怎样,如何转化?如何关注和回应幼儿生成的活动?教师预设性活动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有什么区别?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