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篇
教育   109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现阶段校园惨案不断发生,幼儿园也不能幸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系列惨案的出现?个人、社会和幼儿园是三个最重要的维度,为避免此类惨案的再次出现,让校园归于平静。基于挫折——侵犯理论,个人、社会和幼儿园都应该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2.
情商是个体控制和调节自身情绪体验的能力.许多研究表明,幼儿阶段是情商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关系到他们以后的智力、意识和整个人格的发展.而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游戏本身的特决征定了它能够在幼儿情商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胡艺瑾  卢清 《时代教育》2012,(7):264-265
随着人们对童话故事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童话故事已经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给幼儿适宜的道德教育并实现幼儿道德教育的目的,文章通过对童话给幼儿道德品质形成的作用分析,从而从幼儿教师、家庭教育两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童话教学达到提高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4.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办学目的经济化、教学过程形式化、借鉴内容极端化、教师角色模糊化等问题。应在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采用蒙氏教育法的经验和教训,为蒙台梭利教育融入中国的本土文化提供良好的环境。端正办学态度是前提;考虑文化差异是客观条件;正确解读蒙台梭利教育法,了解其精髓和实质是根本要求;针对蒙氏教育自身存在的局限性,结合中国实际从班级编制、教育内容和教育实施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改革是主要途径。如此,才能发挥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作用,才能真正照射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改革前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55.
刘琴  卢清 《教育探索》2022,(1):30-34
随着时代发展和父亲缺位的出现,我国开始重视父亲的教育价值并且对父亲参与幼儿教养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对2005—2020年十五年间我国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关于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研究数量在逐年增加,研究领域多集中于心理学;主要研究热点集中于对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理论建构。未来关于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研究,应拓宽研究方法,重视交叉学科的视角;扩大研究对象,关注农村地区的研究;深化研究内容,加强政策研究;加强机构间合作,形成系统化理论。  相似文献   
56.
文章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当前师范院校中所存在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基本概念的教学的现象,指出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从理论上阐述了高等师范院校更应重视学科基本概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在概念教学中所应具备的态度和应掌握、熟悉的多种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为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开展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58.
张晓玲  卢清 《文教资料》2009,(5):108-110
我国当前的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而很少关注对学生的生存技能教育.本文就生存技能教育的概念、内容和实施方面作了相关探讨.生存技能的内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和地方特色而有所不同,但都包括安全意识教育、应对自然灾害的处理能力、挫折教育.在实施上应当摆脱学校是单一教育责任主体的旧认识,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育.  相似文献   
59.
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前儿童发展的潜能所决定的,目前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却面临着目标定位忽视幼儿生活,内容选择缺乏生活性,教育方法陈旧、单一,教育资源不足等脱离学前儿童生活的困境。从基于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三个方面探讨学前儿童英语教育走向生活之路。  相似文献   
60.
幼儿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和终身德育的基础。广义而言,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等等。檀传宝、黄人颂等认为,幼儿德育主要指培养幼儿道德性的教育。所谓道德性,又称为德性或品德,是指“道德主体的品质”。其核心价值观为正直、诚实、勤劳、团结、勇敢、坚忍、仁爱、自律、快乐等。就目前幼儿德育而言,从总体来看,还是以单向的传授和灌输为主,教师对德育过程的生活性、活动性、情感性等特点缺乏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