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认为,21世纪的大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革。日益扁平化的世界加速大学师生的越境流动,识别和理解多元文化凸显出通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对真理的共同追求赋予人文学科重大意义,而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需求正冲击着好奇心驱使下的科研探索。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以2003年北大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为案例,以新制度主义社会学的制度构建理论为分析框架,揭示了我国大学制度变革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利益冲突和制度困境,并得出结论:2003年的北大改革虽然是一次不完全的制度变迁,却是中国大学自主权运动的一次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23.
全球化最根本的特性是流动性、竞争性和失衡性,由此导致了世界的不平等、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这又使得世界各国为了追求优势、控制和安全而激烈竞争,而被当作经济手段的教育则成为竞争的重要工具。但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教育并不能提升国家的竞争能力,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在全球化下教育已从民族国家的文化和公共机构转变为为少数企业和精英服务的私人机构。全球化时代的制胜之道是进行社会重建,建立一个社会精英流动和制衡的和谐社会。而社会重建和人的改造必须最充分地发挥教育的功能和力量。为此,当重塑教育的品质,恢复启蒙的教育理想,重新赋予教育的公共性,以普遍利益为使命;实现教育民主,培养具备社会认知和发展能力的现代公民;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作为社会流动主渠道的作用;重塑知识精英,使之成为社会的良心,并由此唤起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把经济成长和政治清明建立在良好的教育和教育制度上。基于这样的教育而生长出来的社会必然成为能给全体人民带来最大福祉的幸福美好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4.
25.
清华大学是现代中国的一个传奇,而清华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清华理念。清华理念最核心的思想和精神当包括学术独立、追求卓越、服务社会、以人为本、均衡和谐。今天重温清华理念不仅是要为清华新百年开辟新境界,也为中国大学寻求应有的价值和方向。  相似文献   
26.
中国高等教育界和社会各界都特别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国政府和顶尖大学也为此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然而,当前中国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策略和实践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发现有志于学术职业的优秀人才,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制度,赋予学生和教师应有的学术自由和权力,并真正实行研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27.
国际合作:印度理工学院的一流大学之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考察了印度理工学院各分校通过国际合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苏联、德国、美国等援助和帮助下,大力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迅速成为印度和世界一流理工大学的过程,从而揭示出借助世界最先进的高等教育的经验和支持,走国际合作的道路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捷径之一.本文还就印度经验对中国的启示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8.
高等学校教师:概念与特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叶赋桂 《教育学报》2005,1(5):82-87
本文从高等学校教师的词源和历史发展揭示了高校教师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知识社会学和职业社会学的分析,阐述了作为从事学术职业的高等学校教师的特质为学术性和专业性。  相似文献   
29.
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比较的观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对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国际比较和历史考察,深入分析了大学入学考试演变的一般规律,并提示了其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而就此分析了中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及其改革,并在价值目标的追求中提出了中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理想设计。  相似文献   
30.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界和社会各界都特别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国政府和顶尖大学也为此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然而,当前中国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策略和实践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发现有志于学术职业的优秀人才,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制度,赋予学生和教师应有的学术自由和权力,并真正实行研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