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710篇
科学研究   8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1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褚辅成是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在辛亥革命期间,他秉承同盟会政治纲领,从事民族民主革命。本文拟对浙江辛亥革命前后褚辅成的历史实践作一探讨。一、宣传和组织反清革命褚辅成(1873—1948),浙江嘉兴秀水县人。在浙江新思潮的影响下,他于1904年"只身东渡,联合同志,以期复国自强"[1]160。留学期间,他结识孙中山,并于1905年宣誓加入同盟会,回国后担任同盟会浙江支部长,开始  相似文献   
982.
新课改以来,对作文文体知识主要有三种观点,分别为中学写作不同于社会写作,作文教学以三大基本文体为主是合理的;作文教学以三大基本文体为主是错误的体式选择,作文教学要取得质的突破需进行文体的重构;三大文体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有不足,需要增加新的文体尤其是文学文体,作文教学要用训练文体和文学文体两条腿或多条腿走路。这几种观点使我们认识到写作一定要有文体意识,不能离体写作;文体问题是作文改革的本质性问题,是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是我国作文教学改革的攻坚性任务。解决好这几个问题,作文改革将会旧貌换新颜。  相似文献   
983.
朋友相聚,叙谈间他向我说起有一个编辑请他介绍作者的事,说他推荐了我。我说我现在已经是债台高筑,有不少编辑在追着我要账了,哪还顾得上啊。他说是《中学生阅读》。《中学生阅读》?我不禁心中一动,这名字竟是如此熟悉。  相似文献   
984.
一棵树不能成长于无土之地,一个阅读者的原乡在文字的音色流动之中。我非常庆幸在我的人生里有文字相伴,诗人说每个花萼都是一处居所,对我来说,每个文字都是一个花萼。当黑暗来临,面对东窗  相似文献   
985.
命题一半命题作文:遭遇______要求:文体不限,800字以上。思路点拨:遭遇是动词,宾语可以是任何对象。这个题目非常开放,几乎无所不能写,但其规定性是暗含的,忽视题目的内在规定性可能造成写作的全盘失败。遭遇  相似文献   
986.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手段对一所农村地区学校310名高二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①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不容乐观,自主学习的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②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在不同成绩的学生中有不同的体现。  相似文献   
987.
数智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教育评价范式从数据评价向数智评价的转变。首先,从第四研究范式出现、教学与学习范式转变以及大数据驱动等三个层面出发,剖析了数智教育评价范式转变的动因;其次,凝练出数智教育评价范式的基本特征包括留存个体生命成长全过程的基本信念、融合大数据驱动人工智能算法的技术路径以及人机协同评价的参照范例;最后,从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层面提出了数智教育评价范式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88.
对于传播研究而言,我们如何认识ChatGPT这一人工智能领域的新事物,它会对传播的境况与人的境况带来什么根本性变化?这是首先需要讨论的传播哲学问题。本文从海德格尔的生存论的角度,将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性人工智能定义为“新常人”,它们代表着一种知识渊博的认知平庸者。这样一种新的存在者虽然绝对服从人类,但是在实践中却将成为凝视人类的他者。ChatGPT的问答逻辑及其知识生产方式也促使传播专业需要重新规划自己的教学理念及内容,从技术传授转向人文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应对来自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