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286篇
科学研究   178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78篇
综合类   43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1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With your ears,Listen and listen.Open your mouth,Speak more and more.Use your head,Practise and remember.Open your eyes,.Read many books.Now you can learn Englishvery well. 用你的耳朵。 反复去听。 张开嘴巴, 多讲多说。 动动脑筋, 多记多练。 开阔眼界, 大量阅  相似文献   
42.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整个教育实践中都自觉地运用了心理学理论,在整个论述中都阐述了其教育心理思想,他每一教育思想的提出都是有其心理学基础的。正如陶先生自己所说:“教育之学术,非可独立存在。彼立于哲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各种学术之基础之上。”下面我们将着重分析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心理学基础。一、“教学做合一”的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论创造思维     
近几年来,创造思维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创造思维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研究创造思维,培养创造性人材,已成为许多科学、特别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关于创造思维的许多理论问题迄今尚未获得令人满意的解决。现在,本文拟从创造思维与再造思维、创造思维与创造活动等两个方面,来揭示创造思维的性质、特点、结构及培养,不奢求全面地探讨创造思维的所有问题。  相似文献   
44.
中学生朋友写议论文有个常见的毛病,即论据与论点之间往往缺乏一种必然联系,或者说逻辑联系,结果影响了文章的说服力.那么什么叫“必然联系”呢?对于没有学过逻辑学的青年朋友来说,这个问题确实比较抽象,要把握它,还真不容易.所谓必然联系,就是指论据与论点之间有一种确定不移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联系,即论据应是一定能够证明论点的.这样讲  相似文献   
45.
教材弹性建设问题的提出,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它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基础,并在我国教材编制中经历了多种类型,引起学校教育观念的变化。我国教材弹性建设的发展在经历了艰难的政策、理论、实践探索之后,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面临着一些困境,这就需要我们采取适当的对策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6.
一位教育专家曾这样说过,实施 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主渠道在课 堂。诚如此言,没有教师的用心参与, 没有课堂的革新实践,素质教育只能 停留在口头争论的层面。课堂教学不 只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还是师生 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是师生 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它是学生 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是学生全 面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载体。自然也 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争夺的最重 要的阵地。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课 堂至少应具备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47.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非智力因素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陶行知先生虽未直接提及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然而在他有关教育的论述中多次谈到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并强调这些心理因素在学生学习、成才过程中的作用。文章还认为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有关非智力因素的思想和实践,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而且对今天的教育工作也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48.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传统课文,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怎样把传统课文上出新意,体现课改精神?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一、关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建议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变单一知识技能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能力目标: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领会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除此而外,建议根据本校学情分别酌情增加:1.读写结合的目标。阅读学习本组课文描写李大钊、郝副营长、张思德的技法,达到《课标》“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的要求。2.掌握4个多音字(难:灾难…  相似文献   
49.
基于熵与自组织理论的突发事件分析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突发事件发生的原理实际上是各种社会能量因子尤其是负性能量因子无序涨落发生系统紊乱的结果,这一原理能够很好地解释SARS事件的发展过程。本文根据熵与自组织思想进行的深度研究,揭示了突发事件发生的熵增与负熵流矛盾运动规律,并根据这一规律构建了突发事件前后的熵与自组织运动模型,深化了对突发事件发生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50.
音乐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具有审美性质的音乐教育,目的不在于传授音乐知识和培养音乐技艺,而多从音乐欣赏、表现、表演来实践。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有效的激发他们对音乐乃至人生的热情,体验到超越自我、追求美好的快乐。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的意义,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我们音乐教学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