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师生关系中蕴含着教学价值观,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教师如何研究学生,如何从学生的教师观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出发点。通过问卷,调查了学生心目中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品质,并以大学生教师观的视角归纳了蕴含其中的教师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一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是给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方案。我国教育学教授吴也显认为:“课程就是有组织的教育内容”,“是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①。课程的显著特点─—方案性以及主要功能─—教育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决定了课程在调节人才结构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必须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在生产和服务第一线从事技术、管理和直接运作”相一致。但目前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存在着诸多矛盾:(1)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2)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岗位群)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师生关系的生成受到不同社会发展背景和文化背景的深层影响。传统的师生关系具有伦理性、工具性、等级性的特征。实现师生关系现代转型的选择:一是树立人本思想;二是建立现代教育价值理念;三是提升教师素质,实现学生期望中的教师角色;四是寻求教育资源的支持;五是改革教学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4.
论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师生关系及其教师角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间性教育是近几年来我国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新的生长点,主体间性的提出,解决了主体性教育的困境,为我们理解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从主体间性的哲学意蕴出发,分析了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师生关系,特别是提出了在主体间性教育理论下教师角色的重塑:与学生在互为主体中平等对话,与学生在相互尊重中相互欣赏,与学生在相互理解中共同发展。这应该成为当代教师在师生关系上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教育应该追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15.
16.
技能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不需要有意识的注意"是技能教学的最高目标。文章基于西方学习理论和高职生源质量状况分析了影响高职学生技能学习的因素,从合理确定技能的"最近发展区"学习目标,在高职技能教学中渗透元学习教学,驱动高职学生动作技能学习的动力系统三个维度提出了实现高职学生技能学习目标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价值与意义,一切教育行为和结果最终都是在师生关系中实现并获得的。在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尊师重道"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师生关系有其弊端。在"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下,民主平等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理解对话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合作互动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会作何种选择——是选择接受普通高中(以下简称“高中”)教育、接受职业教育还是直接就业?他们作出这样的选择与性别、户口性质、在校综合成绩、父母受教育状况、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多大的相关性?当他们作出自己的第一选择的时候又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是为了上高中考大学还是为接受职业教育学到一技之长……等等,这些问题的调查研究对教育领域中的相关问题特别是认识职教发展中的问题及寻求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去年五月,我校就“初中毕业生未来选择意向”…  相似文献   
19.
价值所揭示的是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关系.高校德育始终是在一定的价值背景下进行的,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是高校德育面对的现实环境.在价值多元环境下,德育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等于各要素单独作用的叠加,高校德育呈现出多维性特征.这一特征启示我们,生成"耦合"功能、关注大学生"初始条件"、深入大学生精神世界,是高校德育取得实效、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以学生的精神世界为指向的德育活动,比其他各育对师生关系的依赖性更强。文章对传统德育师生关系范式的理论背景进行了反思,认为建立在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基础上的传统德育师生关系范式,要么使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很好的发挥各自的主动性,要么就会导致"个人中心主义"极端的出现。哲学概念主体间性从关系向度开启了审视德育师生关系范式的新视角。"对话"、"理解"、"互动"型德育师生关系范式是在主体间性哲学视阈下德育师生关系的主要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