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当前,我国迎来了空前的学术繁荣、学术传播繁荣,在花团锦簇背后其实潜存着巨大的危机。学术期刊面临着来自作者发稿以及期刊评价的巨大压力,期刊的压力其实是作者压力的传导。作者的压力来自只是关注论文数量的评价制度。当前的期刊评价体系有其先进性和合理性,但是,缺陷也很明显,应建立学术共同体评价机制。对现代学术成果欠缺应用评价。学术研究、学术传播应回归为人类服务这个根本使命。学术期刊所折射出的学术界的问题,其实反映了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必须从制度设计上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2.
23.
李白的诗歌是盛唐精神的体现。绝句《望天门山》作为唐代山水名作,反映出李白独特的文化个性,也代表着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诗人以细致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天门山的动态、雄奇之美,寄寓了主体崇尚自然的性情和炽热的人间情怀。对山水的痴迷、游览和刻画是李白一生精神活动与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在诗中,自然被李白生命化、艺术化,具有了崇高美,展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与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24.
曹操是汉末魏晋时期最有影响、争议也最大的人物。古今关于曹操的评论很多,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曹操生前就已出现的是“英雄”还是“奸雄”这个评价。一般认为曹操“奸雄”说,是东晋孙盛篡改了许劭赞许曹操是“英雄”的评论,其实并非如此。从文献学角度看,裴松之采信孙盛的说法,证明孙盛的记载更近真实。从孙盛的史学写作实践看,他崇尚秉笔直书的传统,不会轻易改变这关键的评论之语。再从孙盛对曹氏家族与司马氏政权的认识看,他不偏不倚,坚持求是存真的史学立场,自然不会刻意篡改史料以丑化曹操。他所记载曹操“奸雄”的评语,符合汉末魏晋时期关于曹操具有鲜明两面性的历史共识。  相似文献   
25.
李、杜优劣之争是明代唐诗接受的一大问题。梅鼎祚编纂的《唐二家诗钞》是明代第一部以“唐二家”命名的李、杜诗合集,在明代李、杜诗合选本中具有独特意义。梅氏秉持“其意务裁于法”的编撰原则,表达“宁诎青莲而奉少陵”之观点。《唐二家诗钞》体现了时代共性,具有较高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26.
27.
吴怀东 《考试周刊》2010,(50):143-14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技术动作,发展体能,提高教学效率,是教育界人士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针对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关于打造体育高效课堂的思考。  相似文献   
28.
杜甫作为盛唐时期的重要作家,其“诗圣”地位是历史地形成的,其传播、接受就是后代读依据自身化立场重新阐释之过程,因此,后代读心目中之诗人和历史上的真实存在之诗人并不一致。“狂”就是杜甫自身具备却历来被忽略的一种重要的化精神和可贵的化品质,这种化精神无疑来自于活跃、开放的盛唐时代精神,其丧失始于理学兴起的宋代。  相似文献   
29.
《诗比兴笺》作者问题是近代学术研究领域的一桩著名公案,近代著名学者已有此书为魏源所作的说法;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多位学者考证,此书实系魏源所作,这一结论在魏源研究领域基本被认可,却没有引起古代诗学研究者的关注。其实,此书作者乃魏源还可做四个方面的充分补证。《诗比兴笺》与现存陈沆的著作缺少关联,同时,《诗比兴笺》与魏源大量著作形式以及思想内容存在明显的一致性.包括笺注体例、词句、文意和思想观念的相同与近似。魏源将此书“著作权”转让给陈沆的行为.实与古代“托名”现象的文化传统有关。明确此书为魏源所作对于推进清代诗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傅璇琮先生的学术活动起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从“文革”结束至今 ,他的学术论著源源不断问世 ,同时 ,他还推动、规划并组织实施了唐代文学研究的一些“大型合作工程” ,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影响 ,其人其文已经成为当代重要的文化现象 ,引起了学术界乃至思想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进入九十年代以来 ,学术界便对于傅先生的学术活动特别进行了归纳、总结 :或称为“文学的社会历史学研究”①,或称为“文学的历史文化研究”②,或概括为“实学研究与文化探索”的结合 ③,或概括为“文化学的批评方法”④ ———就具体研究方法和学术成就而言 ,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