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1.
针对目前基因工程教学与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不足的现状,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分别从教学培养体系的改革、"双师型"师资的培养、职业生涯教育的渗透等方面对校企深度合作开发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进行探索,为提高基因工程的教学效果、深化产教融合和培养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2.
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用新课标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得到体现,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被日益广泛地采用。但是,在新课改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师还没有完全吃透新课程理念,对自主、合作学习,评价方式等产生歧义,影响了新课标的全面贯彻落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33.
协同育人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培养高素质的法治人才既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新要求,也是国家治理方式转变的法治保障.高校法学院加强与法检、律所、企业等法律实务部门的合作,推进协同育人.根据协同育人理念缺乏、协同育人广度和深度不足等问题,提出构建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明确各方主体在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推进协同育人改革实践,开展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学生实训活动、能源法特色课程、实务部门专家参与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以及构建“双师联合培养制度”等.  相似文献   
34.
协同育人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培养高素质的法治人才既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新要求,也是国家治理方式转变的法治保障.高校法学院加强与法检、律所、企业等法律实务部门的合作,推进协同育人.根据协同育人理念缺乏、协同育人广度和深度不足等问题,提出构建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明确各方主体在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推进协同育人改革实践,开展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学生实训活动、能源法特色课程、实务部门专家参与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以及构建“双师联合培养制度”等.  相似文献   
35.
<正>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加入WTO,高等教育中,面向社会服务的大学本科教学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高等院校必须积极深入地探索教学改革,转变教育观念,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传统的教学是以认识学习理论为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忽略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6.
愉快教学,是指从学生乐于学习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种种教学手法或采用激发学生从学习中感到快慰、满足、成功等种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把学习视作乐事的心理反应。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教学1.演示法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和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指导学生看图画、电视录像、幻灯、动物演示及实物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想像,把无意识变为有意识,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识记,收到学生乐于记、记得牢的效果。如教“月”字时出示图画,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再解释古代的人写…  相似文献   
37.
地理主观题在高考文综卷中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学科内综合题,这类题往往以区域问题为切入点,以区域地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另一类是跨学科的综合题,这类题则以历史史实或社会热点等材料考查考生的临场应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与文字表述能力等。近几年的地理主观题也往往立足于学科主干基础知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高考能力考查的导向。针对此种情况,在地理主观题的备考中,我们应采取以下策略:一、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评价现实问题的试题作为高考的重头…  相似文献   
38.
吴晓敏 《考试周刊》2010,(49):205-206
一、用探究性实验突破难点 渗透吸水实验是高中生物必修1模块的一个的重点和难点实验,该知识点在考题中经常出现,由于很多学生对原理理解不清楚,故试题的正确率较低。为了加深对渗透原理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教材实验进行了改进,把《渗透作用演示实验》改为探究试验,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