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9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其实从宏观层面考察,这一概念融汇了哲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从深层次的语文素养内涵出发,对这一概念的历史源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述,阐释了语文素养对于人的读书求知、人格的健康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文本理解法     
理解,是指领会与解释。理解作为一种阅读能力,要能领会文本内涵。朱熹说:“读书只要将理会得处,反覆又看。”这里所说的理会,也就是理解。“看文字,于理会得了处更能看过,尤妙。”理解。在于反复揣摩。看了又看,更能领会,也即加深理解。反之,“今之学者,看了也似不曾看,不曾看也似看了。”这就是没能理解,看与没看差不多。  相似文献   
73.
散文诗有一些散文的细节与场景,但就本质而言,又是充满诗情诗意的。这里列举一些篇章,并略为阐释。比如鲁迅的《好的故事》,故事就是记梦,由现实进入想象,想象中坐船经过山阴道,看两岸景物在河里的倒影。景物随水波而荡漾,  相似文献   
74.
吴永福 《现代语文》2014,(9):146-147
散文中,多有叙议结合的写法。比如苏轼的《石钟山记》先从石钟山的得名说起,并提出疑问。接着再写实地考察,即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对山川景物多有描绘。继而转入议论,并相应地提出观点:“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也是这样,先写游历,再转而议论。  相似文献   
75.
吴永福 《现代语文》2014,(4):118-119
议论文写作不妨多有借鉴。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正表明借鉴的重要。从借鉴中,可以疏理文脉,揣摩写法。这里就梁潄溟先生《朝话》中的文章,谈一谈议论文写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76.
郁达夫的散文大多有自传的色彩.其格调是伤感的忧伤的.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意境合一,达到很高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77.
作文的审题,包括审清题意及要求。至于审题的方式,则是多样的。先说语法分析,就是找出词句的构成规律。词句中,由合成词到短语再到单句,虽是语言单位的逐级扩大,但  相似文献   
78.
有句话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原因就是对那个地方太熟悉了,因而缺乏感觉上的新鲜。但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于此可见,发现的眼光更重于生活的状态。生活,在大多情况下都是日常的。日常生活,没有那么多激动的场景以及感人的故事,但并不等于没有诗意。换言之,诗意也可从日常生活中品味出来。  相似文献   
79.
时下的作文中,颇有用小标题的。不过,正如多用题记与后记一样,也许不无技巧上的考虑,为的是更为抢眼。即以小标题来说,一篇七八百字的作文,思路不是很复杂,大多情况下不必用小标题来分割。而当材料比较零碎,或者材料之间的关联不是很紧时,则可用小标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