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教育   49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吴汉全 《成才之路》2011,(35):51-52
物理文化是历代物理学家在创建物理理论过程中形成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物理语言符号、价值标准、科学精神、仪器设备以及约定俗成的上述方法的总和。所以物理文化是由人和物构成的综合体,其中人是物理文化“活”的载体,物是物理文化“死”的载体,以及人和物作用创造出来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42.
张静如先生是中国李大钊研究的开创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张先生在一生的学术生涯中,一以贯之地坚持李大钊研究,在李大钊研究资料的搜集与研究、李大钊生平活动与思想体系、李大钊研究史、李大钊研究的新领域开辟、李大钊研究国际化以及培养李大钊研究后备队伍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张先生从事李大钊研究有着丰富的学术思想,张先生李大钊研究的丰富学术思想包括:知世论人、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研究理念;学科交融、视域宽广的研究视角;加强基础、还原本真的学术追求;总结得失、不断开拓的治学风格。张静如先生对中国李大钊研究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开拓与创新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3.
李大钊对社会主义特征作了可贵的探索。他在分析社会主义政治特征时指出:社会主义必须有民族特征;必须强化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必须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同时李大钊通过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研究,揭示了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特征;通过对人类发展规律的把握,阐明了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提出一系列具体主张。李大钊对社会主义特征的探索对我们今天学习邓小平理论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4.
1991年3月9日,江泽民总书记给李铁映和何东昌同志写信,指示国家教委要坚持不懈地对大、中、小学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近几年来,全国各高级中学都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讲座》的必修课,对高中学生实施系统的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教育。笔者认为,对高中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的过程中,要强化思想教育的内容,在增进学生近现代史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纠正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关系上的错误,从而真正发挥历史教学在提高学生政治素质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5.
李大钊研究在近10年来有很大的进展。今后,进一步深化李大钊研究工作,可在李大钊研究的理念上创新,在既有的李大钊研究领域中精耕细作,在新的李大钊研究领域的开辟上下工夫。其他学科研究中的"问题意识""话语体系""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道路""意识形态安全""学术中国化""逻辑谱系",等等,都可以引进并嵌入到李大钊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46.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开创是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后中国学术发展的必然。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李大钊就阐发劳动创造美的思想;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不仅引进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原理,而且在中国介绍西方的美学思想,并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对美学的诸多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开创。  相似文献   
47.
该文介绍了美国先验论哲学家爱默生的哲学思想对李大钊早期思想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强调人的自主自立,建立和把握个体生命的时间观念,以及认识和把握真理的途径等方面。文章揭示了李大钊在反封建的战斗历程中,不断设取西方先进思想追求真理的精神。  相似文献   
48.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在该时期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从革命历史的维度来看,中共延安时期领导的学术建设深刻体现着革命的历史逻辑,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学理基础,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双重特征。在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革命目标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也具有了“革命”和“建设”的双重使命;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的维度来看,中共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不仅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而且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提供学理基础和学术论证,体现着“思想创新”与“学术创造”的交互作用;从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通过指引研究方向、建立领导机构、制定文化政策、组织学术群体等领导方式,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界形成灵活、有序、高效、创新的运行机制,不仅推动新民主主义的学术文化建设,而且服务于中国共产党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任务,实现了“学术文化建设”与“政治发展”的统一。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重大进展,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上的辉煌时期。  相似文献   
49.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活动家和理论宣传家驻秋白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批评资产阶级的民族观,就民族的本质特征和产生发展规律做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符合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观点。雀秋白尤其注重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形势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的实际出发,就民族问题和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做了积极而又成功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50.
李大钊思想体系是在"主义-政党-道路"的逻辑架构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李大钊在"人生"探索中恪守"主义"的信仰,坚持"主义"的自信,在探寻"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故而"主义"乃是李大钊思想体系的逻辑支点,而"主义"的探索也就成为李大钊思想发展进程中的基本线索。李大钊一直将"政党"作为考量的对象,从学理与现实政治的结合中阐明"政党"与政治变革的逻辑关联,汲取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领导政治革命的成功经验,并在五四时代的推进下基于"团体训练"理念创建中国共产党,继而又在"政党联合"思想基础上从事创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工作,故而政党思想也就成为李大钊思想体系中不可缺少且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李大钊承继新文化运动由个人解放而进至社会改造的方向,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将社会改造问题作为其思想体系的主要议题,并在"走向社会"的时代浪潮中主动地选择了苏俄式的革命"道路"。概而言之,"人生""政治""社会"是李大钊思想体系中的关键词,并衍化出"主义"→"政党"→"道路"的内在逻辑,从而支撑起李大钊思想体系的大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