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现代社会中,随着教育的普及,一代代人要经过学校教育的培养,在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规范化行为道德以后,才踏上社会.从理想的角度来看,此时的学生应是有文化有能力有信心有良好的个性的,是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学校对教师的感激和留恋走上新的人生之旅的.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看到学校教育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某地某重点中学的学生毕业时在黑板上留下了六个大字:‘解放了,自由了.’扬长而去.”这说明学校教育的尴尬.同时也说明学校教育没能发挥出其久远的魅力.目前国际教育界在积极地探索改善这种情况的策略,国内一些教育改革家也已创造出不少令人振奋的结果和经验.本文试图从学校和班级中的活动对学生发展的意义方面就学校教育的改进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32.
周东明  赵雪 《湖北教育》2009,(11):21-23
当前教育受批判最多的问题是不讲科学,用最原始的“时间加汗水”,让学生陷在应试教育的泥潭里,圈养出来的都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国防科技大学首次按一级学科制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过程中的改革思路和方案的特点.方案凝炼了一级学科研究方向,整合了课程体系,规定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和论文研究等环节的要求.  相似文献   
34.
现代学校中,班级是一个基本的教育教学单位和学生学习生活的集体组织。当代班级社会学的研究认为,学校的社会因素及社会功能与社会的教育因素及教育功能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在班级这一社会系统之中。社会的教育要求和学校的教育任务均需通过班级去实现和完成。班级有着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使之承担未来的社会角色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等方面的社会功能,而这些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班主任工作该如何提高其教育功效呢?一、加强指导使学生学会如何生活孩子们进入学校,班级就成了他们新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35.
文化融会与人格完善:—高等教育目的刍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校乃文化融会之地,大学应有传递知识和学术创新的文化价值观,要使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统一,中外文化交融,让学子们成长在文化荟萃的氛围之中,通过学科交叉,文理渗透,中西文化整合,理想文化与现实文化协调等以形成文化整合能力,并在良好的教师文化的影响下,使高等教育不断向培养出人格完善的人这一神圣的教育目的迈进。  相似文献   
36.
各国面向21世纪都在进行师范教育的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专业化确定了教师是一种专业人员,教师专业化要求加强教师的教育科学素养训练。国际社会对师范教育和教师专业化的期望与要求,可以给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37.
鉴于当前一些中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解答问题能力不强,有的课上能听懂,但课下不会做习题,有的乱套公式,如题目条件稍加变化,就无从下手;有的不会审题和析题,做题零乱,无定规格,缺乏良好解题习惯;有的数学能力差,不够熟练,不够正确;有的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固,运用不够灵活,更多的是对物理综合应用习题显得难以下手,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38.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现代社会中人才的成长几乎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无师自通,学子们无不期望在其成才过程中遇到名师指教,所谓“名师出高徒”.许多国家在考虑其未来教育的发展时,无不把教师素质的提高作为重要内容.那么我国未来的教师应如何培养呢?一、实事求是地进行教师职业观的教育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太阳底下没有什么职业比教师更高尚.对于国家的贡献,莫过于教育青年.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确,和医生相比,教师对青少年不主要是生理的而是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发展负有责任.和艺术家相比,教师是比用一定的艺术形象感召青少年来得更为直接的言传身教.和所有与人打交道的职业相比,唯有教师负有最大意义上的教育培养和促进年轻一代发展的使命.这就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的未来性、崇高性和神圣性.正所谓“教师应该成为民族的良心,甚至应该成为世界的良心.”这是我们看待教师工作的社会价值的一个层面.是那些古往今来,以“蜡烛”、“春蚕”精神进行耕耘奉献的教师们的良心基础.基于此,人们对教师群体的社会评价才比较高.  相似文献   
39.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既躬行实践又著述丰厚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在旧中国曾使人振聋发聩和耳目一新,认真研究他的教育思想和人格精神,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一定的意义。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具有人民性和爱国性 1946年陶行知逝世后毛泽东同志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无愧于这一崇高评价的。 本世纪初,中国废除了科举制度,确立了兴办新式学校的现代教育制度,周何使教育更好地普及和发展是摆在教育家们面前的重要问题。陶行知在美国留学期间,深切认识到了普及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1926年他在《我们的任务》一文中就明确表示:“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那么中国的教育该如何发展呢?陶行知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认为在中国首先要大力推行平民教育,使人民大众尽可能多地识字读书。他“深信读书的能力是各种教育的基础,去读书的人对于人类和国家应尽之责任,应享之权利,可以多明白些。他们读了书,对于自己生计最有关系的职业也可以从书籍报纸上多得些改进的知识和最新的方法。一般无知识的人对于子女的教育漠不关心,若是自己会读书就明白读书的重要,再也不肯让自己的儿女失学,所以今日之平民教育就是将来普及教育的先声。”’‘’当然平民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要“处处  相似文献   
40.
论积极心理学与幸福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它提出主观幸福感、自我决定性、乐观等三种主要的积极人格特质。幸福感是一种与多种人格积极心理有关的变量。教育要培养学生进取向上的态度、体验幸福的能力、提升自我的心灵、快乐达观的情绪和优秀美好的品质等积极心理以达到人生幸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