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本文着重阐述物理习题及其解题的两个问题:一是隐含条件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挖掘;二是干扰因素的设置主要途径和排除。  相似文献   
12.
1从一道物理习题谈起2010年10月的一天,在高一年级课堂教学中,笔者讲了下面这道题: 竖直上抛的物体,在第1 s内上升的高度是其最大高度的7/(16),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1)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2)物体上抛的初速度v0.  相似文献   
13.
第一卷(68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二.单色光不能产生下列现象中的(”).A.光的干涉现象B.光的衍射现象C.光的色散现象D.光电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14.
智慧是可以生成的,智慧需要教育的启迪与开发,丰富学生的智慧是教育的责任和教师的使命。丰富学生智慧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教育智慧,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智慧的唯一途径是追求自己持续的专业成长。智慧的教师应当创造智慧的课堂,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的智慧与教师的教学机智与教育智慧会得到同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一、理解与辨析1、弹力的有无与方向判断(1)弹力的产生条件:接触、形变.接触是条件,形变是本质.有弹力一定有接触,有接触并不一定有弹力.(2)判断弹力有无的常用方法——假设推理:假设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存在弹力,再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推理,然后与题设条件进行比较,进而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智慧的教学指向学生的自由发展。智慧的教学就是努力释放学生的天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当教学与智慧结伴而行时,课堂里是一片春天,学生将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中获得生活的经验、点燃智慧的火花。"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是家或环境的意  相似文献   
17.
教师应当如何设计与呈现物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问题能力,可以在“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实现,那么,教师应当如何设计与呈现物理“问题”?本文对此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8.
原题:“砝码A、B和小球C的质量都等于m,球C到两滑轮的水平距离各为l,A、B、C原处于静止状态,且滑轮间的绳质量不计,一切摩擦不计,试求:(1)小球下降过程中的最大速度;(2)小球下降的最大距离”。在许多教学参考资料上有一种传统解法,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讨论并予以正解。  相似文献   
19.
图象是一种形象的“语言”,它是描述物理状态与过程的工具之一。与物理学中的其他图象一样,v—t图象在表述质点的运动过程及运动特征方面有着直观明了的特点,在分析、求解物理问题时,v—t图象往往具有巧妙、简便的优势。运用v—t图象表述、分析与解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学校高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物理学科是一门科学,物理教学的课堂应该成为丰富学生智慧的课堂,必须通过教师的智慧去丰富学生的智慧,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课堂语言的智慧、教学设计的智慧和教学过程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