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周克平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1):42-44,55
《审美教育书简》是席勒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为改造人性分裂的近代社会,他提出了“美育”这一途径。因为审美,完美人格的形成、人的精神的解放,才有人的自由,也才有解决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先决条件。由于颠倒了社会政治经济与精神文化艺术的关系,使得他这一着眼于人性解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方案,也只能是一种乌托邦。  相似文献   
12.
《永远的尹雪艳》是台湾现代派小说代表作家白先勇的典型作品之一,也是其系列小说《台北人》的开篇之作。作用讽刺的、象征的、近似戏谑的手法,通过对主人公尹雪艳和她身边的“台北人”的形象描写。反映了新旧交替时期社会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和急剧变化的世态群像。作在对人间沧桑,世事无常,历史兴亡的感喟中。表达的是虚无主义、宿命论和不可知论的悲伤主义情绪,以及面对“传统化失落”而徒唤奈何的“化乡愁”。  相似文献   
13.
周克平 《莆田学院学报》2003,10(1):65-69,94
从小说的源头、兴起以及现实主义、现代派小说的发展轨迹,考察小说的本体特性;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小说,以语言的形式呈现,符号化的存在决定着小说对自身文本世界的创造与虚构,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得出了小说的本体特性是虚构,而不是写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小说是一种虚构的体,从小说与现实的关系来看,如果视小说的认识现实的一维,或认为是对生活的复制,或认为是与生活无涉的纯符号化的审美形式,都是对小说本体的误读,会导致小说创作的工具化,世谷化和形式化的错位。小说以其对现实世界的疏离和本世界的虚筑与重构,搭建起人类灵魂的慰藉地,小说作为心灵的世界与人的现实生活发生着极为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信息素养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已经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阐述了信息素养的涵义及其构成,信息素养对电大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尽快在电大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文艺学”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下的二级学科,其核心就是文学理论的研究。然而在学术话语中“文艺学”等概念的使用存在着相当大的混乱,这不利于学术规范和学科建设。实际上,“文艺学”、“文艺理论”、“文学理论”与“诗学”等几个概念是同一的,而文艺学、文艺美学与艺术学则是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在“文艺学”合法性遭遇质疑的今天,更有必要厘定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