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2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回流儿童因求学需求返回家乡,却因各种因素产生放弃学业的想法,究其原因,这或许与回流儿童的“希望”发生变化有关。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待回流儿童,深入回流儿童的精神世界,关注回流儿童的独特性,形成对回流儿童的教育学理解,可以避免对回流儿童做一些表面的判断。从真实的案例出发,以现象学的研究方式对回流儿童“小强”离校打工与返校读书时的“希望”体验进行深入考察,从而得出其经历了“空幻的希望”“尚未完成的希望”“自我寻求的希望”三个阶段。基于此,教育者要了解回流儿童充满可能性的世界、在教育中营造希望的气氛、保持恰当的教育敏感性和机智,从而给回流儿童以成长的希望,让他们的生命变得整全。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教师的隐性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隐性流失是指高校教师人事隶属关系与其精力分配发生错位,教师将主要精力和注意力转移到兼职上,弱化本职工作效率的一种行为。隐性流失较之于显性流失更具有隐秘性和不可控性,所以它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且还会降低学校凝聚力。为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教师隐性流失,提高教学质量,应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议题,教师团队建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展现是儿童在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组成的群体中自我表现自己;展示则是学校因儿童在教育生活中的表现而使其显现在他者面前。展示是以儿童展现、他者的存在、空间及某种标示为条件。展示的消极意义在于,它在昭示着同一性要求的同时,却极大地扼杀了儿童发展的个性与多样性。当展示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消除时,减少其消极影响的出路在于改变展示的方式,使其有利于儿童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使受教育者接受或认可普遍有效的伦理道德规范,是学校德育的目的之一,规范接受或认可的正当性需要德育理论予以辩护,且应当在学校德育的实践中予以保证。然而,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则存在着无视德育过程本身正当性的“不道德的道德教育”现象。此种现象突现出学校德育过程存在着正当性问题。为此,需要提出一种对话伦理原则来保证学校德育的合道德性。此伦理原则要求学校德育从单主体性独白式的德育模式转向交互主体性对话式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指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内部均衡发展,而且也包含着农村义务教育对县域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与适应的外部均衡发展.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事实来看,义务教育发展的外部失衡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加剧了义务教育的内部不均衡.关注内部均衡而忽略外部均衡问题,则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会丧失其社会基础,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突破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困境,需要将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有机地结合起来,重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念  相似文献   
17.
周兴国 《中国教师》2012,(15):39-41
<正>新教师走上教师岗位,会面临诸多的问题。文化适应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够很好地得到解决,将直接影响到新教师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此,从理论上探讨新教  相似文献   
18.
评课是教研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要积极评价一节课的优点,也要中肯地指出一节课的不足,这样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真正起到促进教研活动开展、提高教学水平的作用。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学习总结某一节课,心平气和、气氛热烈、科学认真地评价一节课,才能体现出对授课人的应有的尊重和评课人应有的谦谨,这样也才是有效的、有意义的评课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些办学条件大体相当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在组织系统内,组织成员在有关组织的一些基本的、重大的问题方面没有达成共识。以人为核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促使教职工的一切行为以学校组织目标的达成为鸽的,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关键。从本质上讲,学校管理过程就是学校组织各成员目标行为的形成过程。学校组织成员目标行为的形成有两条基本的途径:一是外控途径,即通过学校的组织制度从外在方面对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控制;二是内…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的科学化是教育基本理论的基本问题,也是教育学理论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近200年有关教育学的自我反思与自我建构中,教育学的科学化主要被理解为实证化。与教育学科学化相伴随的,是教育学的非科学化取向,即认为教育学主要是有关价值与规范的应用性理论或有关教育意义问题的人文科学理论。教育实践中不仅有事实问题,而且有规范问题、价值问题和意义问题.所以既需要教育学的实证研究,也需要教育学的规范研究和人文科学研究。不同逻辑的教育问题意味着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对“教育学科学化”这一命题的不同理解,预示着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不同逻辑和方法论,由此产生了不同取向的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的科学化不仅意味着教育学的实证研究,而且意味着教育学的规范研究和人文科学研究。我国教育学研究目前存在的实证化倾向,教育学对教育实践中紧迫的意义问题研究的缺失,正在呼唤人文科学取向的教育学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