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12.
省级卫视作为一个地方对外展示的窗口,担负着重要的宣传使命。然而,在当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各个卫视为保证收视率而争办相亲选秀节目,这类节目多了便免不了流俗化。重庆卫视经多次改版后推出"拒绝一切商业广告,打造公益电视频道"的"我爱中国红"频道定位瞬间吸引了众多眼球,在引起热议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思考。  相似文献   
13.
2011年8月12日,省委大楼一楼2会议室内,贵州新闻广播主持人李盼盼在省委宣传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动员会上的发言《从直播间到田间——一步之遥的距离》,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14.
英汉成语各自承栽着不同的文化信息,体现不同的文化特色,这给跨文化翻译带来很大困难。只有掌握英汉成语文化内涵的异同,对造成英汉成语表达差异的根源进行探讨才能成功地进行英汉成语互译。本文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分析了英汉成语的文化异同。对英汉成语的互译进行了探索,提出应针对具体的语境采用不同的译法。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当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出的形式多样、课堂热闹的状况,却让语文课变得华而不实,语文课少了许多语文味。我认为语文课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赏析、运用,才能将语言、知识和情感等转化为语文能力,积淀为语文素养。因此,应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6.
周小琴 《考试周刊》2012,(64):34-3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并识记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可是,教学改革已经过去了十年之久.而对于古诗文的阅读教学一直讳莫如深,始终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不管是自读课文还是教读课文,不管是浅显的还是晦涩的,一律以课堂上的讲解为主,课后以学生的整理为主。偶尔有些公开课不这样操作,课余时间必定极力补救。所以,大多数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感受是:听——记——背。课堂教学繁琐微效,教师与学生身心俱疲,与古诗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相去甚远。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一、初中古诗文教学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小学里完全不接触文言文,只是机械被动地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小学生的背诵表面上看去非常的光彩夺目.其实是虚有其表,没有任何理解和感悟。而高中阶段出现了大规模的文言文和大量需要记忆理解感悟的诗词。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初中的古诗文的教学便成了夹心饼干,如何做好承上启下的工作,成了教学难题。二、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困惑和质疑  相似文献   
17.
颜色词是每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具有独特的语言功能和文化含义。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历史、文化、社会等背景的不同,其颜色词语义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从文化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的国俗差异及其差异的文化渊源,对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及翻译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游戏、赏画、亲近大自然等活动,都能引发学生愉悦的学习情绪,进而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由此点燃他们内心急切想表达的导火索,引爆他们想写的冲动——这正合于新课标提出的"对写话感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进而做到"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  相似文献   
19.
任务型教学法在词汇教学中的优越性体现在能让学生在“学中记,用中记”,这样一来,学生的词汇不用死记硬背就已经轻松地记住了。将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于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创新之举,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其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周小琴 《成才之路》2012,(26):28-29
正随着新的课程观的确立,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也将发生改变。那到底什么样的课才称得上好课呢?我认为,只要是学生喜欢、爱上的课就是好课,教师不必去为了迎合某些规定而刻意地追随一些俗套而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案的设计要做到实用、好用、有创意,让学生能够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