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文章从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指导思想界定所应采用的方法、体现的基本原则、具有的重要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新的发展阶段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2.
23.
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围绕预设的目标进行,关注可见的应试技能的熟练,迷信大运动量训练,运用奖励或惩罚的手段来驱动学习,重视类型化,预设唯一的标准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实施超强控制.在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中,教师认为教学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教学务必高效、实用,知识是客观的、确定的,严师出高徒,苦读出成绩;学习就是对背...  相似文献   
24.
<正>"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由德国哲学家、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Otto Friedrich Bollnow)发展而形成体系。以往的教育学派通常把教育视为一种连续性的活动,认为教育只需按照一定的程序对人的身心进行塑造即可,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种种困难和干扰给教育活动带来障碍,它们令人不快。博尔诺夫提出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则认为,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非连续性事件,如"较大的、威胁生命的危机,对全新的更高级的生活向往的突然唤醒、号召,使人摆脱无所事事状态的告诫和对今后生活举足轻重的遭遇等等",[1]对个体的自我生成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和价值,是人的生命发展的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5.
教师写作小组是美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写作和学习能力的组织形式,它符合当下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间分享和合作的教师发展观。教师写作小组作为国家写作项目的实施载体,其构成一般包括成员、材料和规则三部分,其运行包括组建教师写作小组、谈话引导写作、教师写作、分享和反馈、写作反思五个阶段。教师写作小组具有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一般特征,其兴起与发展,也是教师专业发展范式转移的体现。  相似文献   
26.
专业共同体:教师发展的组织基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专业共同体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本文论述了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概念、特征、理论基础、重要意义,并指出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关键是学校文化的重建。  相似文献   
27.
将专业社群作为教师教育的组织载体是欧美教师教育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参阅大量文献,论述了教师专业社群的概念、特征、理论基础、具体实例以及建立发展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8.
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围绕预设的目标进行,关注“可见的”应试技能的熟练,迷信“大运动量训练”,运用奖励或惩罚的手段来驱动学习,重视“类型化”,预设唯一的“标准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实施超强控制。在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中,教师认为教学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教学务必高效、实用,知识是客观的、确定的,严师出高徒,苦读出成绩;学习就是对背诵和记忆力的考验。要消除这种异化的教学,使教学回归到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轨道上来,既需要教师反思与调整自身的信念假定,也需要教育系统自身进行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29.
论质的研究方法在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质的研究方法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比较教育研究的主流方法,而我国的比较教育研究仍以文献研究为主,在方法论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将质的研究方法应用于我国的比较教育研究,将会使比较教育研究呈现出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30.
周成海 《教育科学》2020,36(2):64-70
职前教师教育项目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多是针对传统的“传递取向教学法”的不足而设计的,“用电影教”即为改革举措之一。“用电影教”能使教学适应职前教师的认知特点,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结,为职前教师的思考和讨论提供“催化剂”,并发展其技术品性。在职前教师教育中,“用电影教”可用于教授诸多学习主题,在教学过程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也遵循一些共性的要求。对职前教师教育中的“用电影教”进行研究,能够为职前教师教育的教学法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