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91篇
科学研究   66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2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前提是保证不让一个教师掉队.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黄小莲老师在<中小学管理>2009年第3期的<校本管理理念:不让一个教师掉队>文章中,阐述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2.
周朝伟 《英语辅导》2010,(4):185-189
儒家“五经”之首《易经》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总源头,其深刻的“有机体”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有诸多的可通约性。结合两者并符号学思想,可以尝试定义“翻译有机体”,进而探讨演绎翻译哲学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23.
周朝伟 《英语辅导》2010,(2):170-176
翻译系统作为整体,具有非生物学意义上的广义“有机体”特征,因为该系统同样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内在规律的有机体系。《易经》是中国文化中用来解释整个宇宙人生的“经典中的经典”,完全可以用来诠释“翻译”这个“生生不息”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24.
周朝伟 《英语辅导》2010,(3):215-219,227
把整个翻译系统看作一个“生生不息”的“有机体”是把握翻译本质的一种整体思维方式。广义翻译有机体可以看作社会有机体,翻译主体就是社会主体人;狭义翻译有机体是由五大翻译主体构成的复杂关系系统,各大主体都是“符号世界”里的“主体”,其相互之间的“阴阳互化”化生出翻译有机体的各种形态,演化出翻译有机体的全部历史。  相似文献   
125.
推剧,已走过了足足百余个年头,从清未的花鼓灯后场小戏,到民国年间的[一条线调】,直至建国后的推剧,从推剧戏曲剧种的萌芽起源,到早期的“四句推子”,直至建国后逐渐成熟的推剧,它经历了自身内部的逐渐成形,也经历了外部种种因素的影响。对于推剧这个“花鼓灯生下来的儿子”(陈敬芝语)回顾它,讨论它,总结它,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它,保护它,发展它,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26.
贺艳菊  周朝阳  陈颖 《情报探索》2013,(12):132-135
采用柯氏评估模型,设计一种读者入馆培训效果评估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湖北大学2012级本科新生的入馆培训进行了效果评估.评估中发现的各种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改进新生入馆培训教育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7.
折豇豆     
揭润 《阅读》2013,(34):24
  相似文献   
128.
近闻,一所市内重点小学要从郊区一所小学挖走知名教师某某,引起公众大哗。 诚然,重点小学是省、市教育教学的窗口,  相似文献   
129.
自然美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事物的美,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实践的产物.”(《审美素质教育》)初中语教材选用了许多山水美及诗词,描绘了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表现了大自然的如诗如画、秀丽多姿。阅读这些诗,如人在画中  相似文献   
130.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如何看待学生的问题是教育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一个学校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没有正确的学生观,就不能使我们的教育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正确的学生观,一个学校就不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它作为一种植根于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对人的语言、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