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科学研究   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在当今世界,标志设计的地位显得举足轻重,标志可以代表各个企业、产品的形象。标志设计课程也因此愈来愈重要,高校应结合市场需求,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通过几何图形的训练、设计思维的训练、形式法则训练以及具体案例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2.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村生态文明意识建设对策研究、城乡生态和谐建设对策研究、农村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建设对策研究、农村数字生态系统建设对策研究、"生态人"建设对策研究的概括出发,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策研究进行归纳总结,这将进一步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3.
周芬芬 《中国教师》2012,(11):59-61
中小学教师在面对改革或面对新观念的时候,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了解新观念之后,不知道如何应用。我们通常认为,观念是行动的前提,教师在掌握了某种观念之后,很自然地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为什么这些教师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新教育理念,却又无法行动?是什么阻碍了他们将新教育理念付诸行动?或者说在理念与行动之间还存在着什么联结纽带?作为一个有着教育学专业背景和多年教学实践的教师,我自己也曾经历过教育观念的困惑与转变,其中有一次转变影响至深。反思我自己的观念转变过程,应当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小学教师的困惑。  相似文献   
14.
对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隐喻,而很少涉及到非语言隐喻或多模态隐喻中。将多模态隐喻置于教学中的研究更为稀少。本文将多模态隐喻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通过阐述其定义、研究现状及意义和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来印证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时尚都市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从开播到现在经历5年,已播出三季,以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征服了无数观众,保持着不错的收视效果。作为中国版的《老友记》,《爱情公寓》的幽默语言的模因现象十分明显。本文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探析该情景喜剧中幽默语言的模因现象所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图文隐喻等不同模态的多模态隐喻成为欧美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根据广告的语类特点及其在构成广告时所占的比例,将中英文商业广告中的图片和文字生成的图文隐喻进行分类:以图为主、图文并重和以文为主的图文隐喻,并分析其具体运作方式,以期拓宽图文隐喻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缺陷逐渐彰显,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多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此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受到了多方质疑。此外,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大学生面对就业竞争及人际交往时产生巨大压力,令大学生产生消极情绪。高校需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压力,并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以积极生活态度面对社会与人生,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此,本文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增强大学生对心理教育的认知与路径拓展,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主动服务项目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开展主动服务的重要性已是尽人皆知,本文从图书馆"主动服务"的定义出发,根据高校图书馆服务群体的特殊性,将主动服务精神和高校图书馆基本服务项目相结合,探索出高校图书馆开展主动服务的项目,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主动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于文科学生来说,数学也许是一个令人有些畏惧的名词。有些同学也许就是因为数学不好或者不太喜欢而选择了学文科的。但是,对于一个文科生来说,数学却是非常重要的。有人把数学比作是文科生的生命线,有人说数学和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名文科生的层次,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20.
刘琪在《教育评论》2006年第2期上撰文指出,清代书院的膏火奖赏制度是一个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体现了中国古代教育养士观念和供禀制度的变化,是一种以地域为中心的公共性教育资助,且是对“寒士”的一种“补偿”福利,保障了科举选士的公平性。清代书院是明代书院“供给”和“给赡”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并经过了一个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