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306篇
科学研究   22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1篇
综合类   52篇
文化理论   27篇
信息传播   25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俞大猷 《精武》2007,(7):19-21
自序猷学荆楚长剑,颇得其要法。吾师虚舟赵先生,见而笑曰:若知敌一人之法矣,讵知敌百万人之法本于是乎?猷退而思,思而学,学而又思,思而又学,乃知天下之理原于约者,未尝不散于繁。散于繁者,  相似文献   
82.
语文教育在普通高中受到挤压,地位日渐下滑.努力改变语文在普通高中受排挤的现象,提升汉语文不受重视的地位,为语文教学谋求一席之地是值得重视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83.
84.
读者的借书存根(阅读记录卡),是观察读者阅读情况的“窗口”,是研究了解读者的依据,从借书存根上分析了解读者,有助于掌握读者的阅读情况,研究读者的阅读规律,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做好阅读辅导工作,提高读者服务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85.
浅谈新兴学科文献的主题标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新兴学科文献的主题分析及方法,并根据具体实例讲述如何按照主题标引规则对新兴学科文献进行正确的主题标引  相似文献   
86.
文献主题标引中常见错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荣 《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15(4):57,59-56,58
根据标引实践,分析总结了主题分析及标引过程中的常见错误  相似文献   
87.
“由国际期刊联盟组织的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将在中国举行,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国际业界的好经验。期刊大会是中国了解世界期刊业的平台。这次大会的主要议题有,数字时代传统期刊的发展战略,数字时代读者对阅读新的习惯,新的诉求。”张伯海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88.
护牙5问     
施萌萌 《家庭教育》2007,(6X):39-39
我女儿6岁开始换牙,先掉的两颗下门牙很快就长出了新牙,而右侧上门牙掉了两个多月,也没长出新牙,有问题吗?  相似文献   
89.
为师偶得     
为人师几年,在这绝对算不上丰富的记忆里,却有一些难忘的片段.记得一个周末,我拖着刚从点滴台上下来的疲惫,走入教室.我简单说了几句后就想离开教室,突然,一个极低微却又极清晰的声音传入耳中:“卞老师怎么生病了?”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这不是学生与老师的简单交流,而是朋友与朋友甚至亲人对亲人的关注!老师的感情可能要比学生丰富,但老师并不一定比学生更懂得如何表达感情.  相似文献   
90.
俞大猷 《精武》2007,(7):39-43
俞大猷与《剑经》简介俞大猷(1503~1580年),明代抗倭名将,与戚继光齐名。世有“继光如虎,大猷如龙”之誉。明人黄景眆曾说:“吾温陵棍棒手仆妙天下,盖俞都督集古今棍法而大成之,身与士卒相斗。余所接善棍者,皆言其父,其大父承都护所指教。”此言将福建武风归功于俞大猷,决非过溢之词。世所相传的俞家棍,正是俞大猷最精善之技,此《剑经》即为俞大猷亲自撰写。《剑经》的内容,包括“剑”、“射”、“阵”三法,其中的精要在“剑”(即棍),认为其是各种武器的基础,并巧妙地以儒家经典为喻,宣称用棍如习《四书》,钩、刀、枪、钯如各习一经。《四书》既明,《六经》之理亦明矣。“俞家棍”融合了“荆楚长剑”、“杨家枪”的优点,理论宗宋明理学,基本上将朱子“由博返约”和王阳明由约而博的精义合而为一,而强调棍法不拘一格、随时变化的道理。故主张“正”是守势,“奇”是攻势,不轻举妄动、急于求成,讲究以静制动,后发而先至,乘敌“旧力略过,新力未发”时,施以痛击,“打他第二下”。俞大猷从个人的棍法、身法开展,推衍至五人、十人,乃至军队作战的布阵原则,使此书成为“武经”、“兵经”宝典,不仅在对倭寇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效力,而且对少林派武术“中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