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浅析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芬芬 《教书育人》2001,(24):18-20
以“信息时代”为标榜的世界新技术革命推动了又一个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如何适应变革的社会与变化的人是教育不得不考虑也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教育领域因此发生了,或即将发生一些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目前国家一系列的教改措施已出台并已付诸实施,人们已经认识到教师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教育改革的洪流使得“教育与科研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也越来越趋向于一致”,“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意味着教师要能立足于教育实践,定位教育问题,分析、解决教育问题,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因此对教师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2.
职教师范生所具备的实践性知识是师范教育影响的过滤器.模拟教学的教后感是重要的反思性现场文本,对教后感进行叙事研究可以有效地探究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存在状态、具体表现和发展路径,对于改革师范教育,缩短教师成长周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唐芬芬 《班主任》2003,(2):26-26
在小学二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们将“我小的时候……”这个句子补充完整。我在教室后排听课,邻近坐的一个小男孩是一个人单坐。在其  相似文献   
15.
童年生活史对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是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深刻地影响着未来幼儿教师的专业反思、专业情意、专业理念和专业实践,其中"童年经历"和"童年经验"是童年生活史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核心。在叙述、交流和研究童年生活史的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唤起师范生们的童年意识,真切地理解童年和敬畏童年,达成对自身"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等原初教育理念和行为倾向的审视和重构,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也实现着从培养"被动的教师"到培养"反思性实践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探察职教师范生的职业认知可以从生活史角度进行分析,师范生对于教师职业功能、职业环境、职业专业化程度、职业权威等的认识,主要受到主流社会倡导的教育理论或舆论、重要他人、重要事件以及自我分析的影响,师范教育应有的放矢地干预和引导学生的职业认知,提升从教意愿,锻炼从教能力。  相似文献   
17.
永恒主义教育哲学在20世纪响亮地提出要以普同的文化观作用于人进而作用于社会,以达成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本文主要探讨普同论的观点如何渗透于永恒主义教育哲学,以及永恒主义教育哲学如何围绕之而有机地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8.
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如何在专业设置上“有所作为”直接体现着高职院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和有效性,本文从专业设置的依据分析、原则把握以及院校自身情况分析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高职院校立足所在地区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专业设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教书匠与教育家——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是教育改革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教书匠的教师角色已严重地牵制了教改的步 伐,对教师成为教育家的呼声日见高涨。我们要通过对教书匠和教育家的行为现点的比 较,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剖析教书匠和教育家形成的必然性,阐述新时代的教师应具备 的素质,探讨我国转变教书匠、培养教育家的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17年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和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1949年到1966年的17年间,通过采取整顿和改造职业教育、多种途径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多种方式实施职业教育内容等策略,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并表现出侧重政治需要的职业教育功能观、文化普及与技术提升并重的职业教育目的观、多种形式并存的职业教育办学观、立足本土与批判借鉴的职业教育发展观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