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0篇
教育   3246篇
科学研究   517篇
各国文化   47篇
体育   274篇
综合类   115篇
文化理论   19篇
信息传播   57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63年   5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5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叫卖声     
住在都市里,从早到晚,从晚到早,不知要听到多少种类多少次数的叫声。深巷的卖花声是曾经入过诗的,当然富于诗趣,可惜我们现在实际上已不大听见。寒夜的“茶叶蛋”“细砂粽子”“莲心粥”等等,声音发沙,十之七八似乎是“老枪”的喉咙,困在床上听去,颇有些凄清。每种叫声声,差不多都有着特殊的情调。  相似文献   
52.
清人笔记随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序 笔记的特点,内容为“杂”,形式为“散”。故历代著录多入杂家与小说家。《隋志》入《风俗通义》于杂家,入《世说新语》于小说家。《宋志》入宋祁《笔录》(《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四著录《笔记》三卷,即此书)于杂家,入释文莹《湘山野  相似文献   
53.
《康輶纪行》十六卷 附:《识小录》八卷 姚莹撰 姚莹,字展和,号石甫。安徽桐城人。乾隆五十年(1785)生,咸丰二年(1852)卒,年六十八岁。嘉庆十三年进士。历官至湖南按察使。鸦片战争时,任台湾兵备道,颇留心于世务,后以抗英获罪系狱。道光二十四年,以同知、知州至四  相似文献   
54.
清人笔记随录(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游录》九卷 谈迁 撰 谈迁原名以训,字观若,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浙江海宁枣林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卒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六十四岁。明诸生,因愤明史著述多有失实,遂萃毕生精力从事明史纂辑,成《国榷》100卷,为有明一代的信史,不意全书手稿于顺治四年为宵小所窃。孺木志不稍沮,奋其余年,又重纂成书。  相似文献   
55.
就新闻传播活动而言,“效果问题是整个传播活动的中心”,实现有效传播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着效果,一切围绕效果,确保传播致效,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56.
增强新闻可读性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在新闻主题思想的提炼上下功夫。增强思想的可读性.就是在提炼新闻主题,确定新闻主旨思想时.多从吸引读,适合阅读的方面着力.让新闻主旨思想更具有吸引力.能让读眼前一亮,更好地唤起阅读冲动。  相似文献   
57.
近几年为不少人写过书序,渐渐形成一些想法,认为写书序小能只对“书”,还应对“人”:只有先把作者说清楚了,才能让读者了解这本书为什么写,写些什么,有无一读的价值,以达到知人论书的地步;另一点想法是,必须把写序者本身也放进去,为什么写这篇序,对所序之书有何评论,能否和自己的学术观点相印证、甚至辩难一番,这样的书序才不流于空泛庸俗,且有味道,能起到导读作用。  相似文献   
58.
59.
60.
1 教学示弱艺术的内涵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瑞典人克洛普以登山为生.1996年春,他骑自行车从瑞典出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喜马拉雅山脚下,与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登珠峰.但在距离峰顶仅剩下300英尺时,他毅然决定放弃此次登峰,返身下山.那意味着前功尽弃、功败垂成啊.而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在于,他预定的返回时间是下午2点,虽然他仅需45 min就能登顶,但那样会超过安全返回的时限,无法在夜幕降临前下山.同行的另外12名登山者,无法认同克洛普的决定,不听他的劝告,毅然向上攀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