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1134篇
科学研究   131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71篇
综合类   7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92.
通过对国际运动心理学四种重要专业杂志2000-2003年发表244篇论文进行了主题分析,发现有关运动动力因素、运动认知过程、运动者的自我完善和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国际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在每一领域中,研究主题不断细化和深入、研究对象不断扩展、研究体系不断完善、研究方法不断丰富和生态化,且定量研究多于定性研究,这些预示实证主义为科学研究范式仍是21世纪初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流.  相似文献   
93.
王长生 《冰雪运动》2005,(5):92-92,95
通过对周期性与非周期性运动项目的速度耐力的对比分析,加强对速度耐力在不同周期性质运动项目上特点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进行速度耐力训练.  相似文献   
94.
草莓     
  相似文献   
95.
放假的感觉     
七月湛蓝的天,飘出一朵白云,带走了功课的烦恼。七月炎炎的夏日,我心中却一片清凉——放假的感觉真好!  相似文献   
96.
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烧制实心黏土砖,俗称红砖,会消耗6000万吨标准煤的能量,取土14亿立方米,相当于毁坏120万亩基本农田。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四部委为此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提到“要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可是,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政府在这一关系民生的问题上,却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做法。请看: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平川地带,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相继非法建起砖窑41座,占用耕地4000余亩,致使大量耕地被毁,许多老百…  相似文献   
97.
社会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英语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知识,而且要了解与此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担当好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98.
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重视一题多解的练习.然而也存在一种偏向,即进行一题多解练习,只着眼于优等生,不顾差生,认为差生能掌握基本的、一般的解题方法就行了.差生真的无法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吗?笔者认为只要思想上重视,措施得力,为差生创造条件,差生同样能够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下面介绍训练差生一题多解能力的几种方法.一、变换演示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变换实物演示的过程,引导差生对不同的演示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使他们注  相似文献   
99.
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的阅读动机、阅读兴趣和阅读的几种特殊心理三个方面,谈谈他们的阅读心理。一、阅读的第一阶梯——阅读动机阅读动机,一般指阅读的动力因素,或叫做阅读的动力。人们的一切行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的,并指向于一定目的。  相似文献   
100.
人是社会的人,他每时每刻都要与其他人、与社会发生关系.可以说,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关系重叠、纵横交错的网络.要使这个网络处于大致和谐的状态,每个人除了要遵守国家法律外,还有一个用道德原则来规范自己言行的问题,而后者远比前者重要.那么,行为者怎样行为,即如何处理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才算道德?怎样才算不道德?某种行为在什么情况下是善的,什么情况下是恶的?这里都有一个道德评价问题.本文试图对西方伦理史上道德评价中的效果论与动机论作一粗浅的述评.在道德评价中,人们从不同角度考查问题,就得出不同的评估和学说.就行为的路线或原则的道德价值出于何处,区分为功利主义和道义论;就个人道德和行为所具有的善的属性以什么为尺度,又分为效果论和动机论.由于这两方面联系密切,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功利主义就是效果论,道义论就是动机论,所以我们把它们归结在一起讲.功利主义主张一条行动路线之所以有道德价值,一条道德原则之所以值得人们去服从,是因为它能够产生客观的功利和效益,不能产生功利和效益的路线与原则是没有道德价值的.古希腊快乐主义者——伊壁鸠鲁可算是功利主义的鼻祖.真正形成和发展应从近代英国哲学家培根、霍布斯开始.而最为著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