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18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郭璐  李雅筝 《今传媒》2014,(1):15-17
本文借鉴产品交互设计构成要素PACT-P模式,构建了社交网站的交互设计构成要素模型,并依据模型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社交网站的“用户”、“功能”、“价值”特点,以“人人网”为案例,具体分析了各构成要素在用户与网站、用户与用户、网站与网络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设计方式和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32.
33.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公共外交的作用日渐凸显。我国要加大公共外交的力度,离不开信息传播渠道的拓展。CNC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都有其优势,搭建了对外信息传播的平台,为我国进一步开展公共外交拓宽了渠道。与此同时,CNC的开播本身也是我国公共外交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4.
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其对典型形象的宣传报道对人们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社会意义重大。当前,大众传媒中的典型形象既有健康的正面形象,也有不健康的负面形象。大众传媒应充分利用其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信息量大等特点,大力宣传报道健康、正面的典型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培养社会公众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5.
随着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英语电视台的正式开播,新华社电视新闻采集播发量已居于国际前列.但必须承认,CNC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机遇与挑战始终共存. CNC面临的挑战 一、虽然国际上冷战形成的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已经缓和,但并没有完全消失,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国际形象,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对华政策,影响着普通民众对我国的立场和观点.西方受众尤其是欧美大国的受众在接受来自中国的传播时可能还存在心理上的障碍.这个层面上,CNC的重点必然是要进行转化传播,而转化传播就传播过程而言,复杂而且艰难.  相似文献   
36.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兴趣的能量是巨大的。学习兴趣不仅关系着学习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着潜在的某些素质和能力的发展,甚至由于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得到了培养,成为一个人一生事业的出发点和成才的起点。人的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不断形成、发展起来的。兴趣也是以需要为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以学生对知识的需要而发生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可忽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37.
38.
39.
童贯的对外思想深刻影响了北宋末年的对外决策,因此童贯不仅是徽宗时期对外决策的执行者,更是对外政策的思想者。童贯有着强烈的开疆拓土的思想:他"联金灭辽"的思想、和平统一燕云、输财赎地等思想都变成了现实的对外政策,并且由他本人具体执行。童贯的这些对外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打破了北宋与辽多年的总体外交平衡格局,加速了金进攻北宋的进程,最终导致了北宋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40.
苏轼对外思想由青年时期的激进到中年、老年时期的现实、中庸而保守,他的对外思想有青年时期的"先发后罢",也有中年时期用实力争取有利地位的"引而不发";他的对外思想中充满了道德治国,以道德服四夷的观念。他从现实利益的角度分析朝廷与高丽交往的利益得失,得出与高丽交往的有害无益论,却忽略了高丽在宋、辽三角关系中的战略地位,表现了他对外思想中狭隘保守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