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12篇
科学研究   11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67篇
综合类   3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在生活中的不断普及,车货匹配平台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国内现有货运信息平台进行分析比较,将其优劣势分别进行比较,总结并得出几点有实际性的意见。将运作方式由轻模式向重模式转变,并从我国货运市场的实际出发,对解决物流信息不匹配、降低空驶率和整合市场资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2.
王阳明巡抚赣南期间,平定"盗贼",化育"新民"。这得益于"致良知"思想的指导,也验证了"致良知"思想的正确性,为"致良知"说的最终提出提供了实践基础。化"盗贼"为"新民"的过程就是"致良知"。首先,王阳明把民生问题摆在首位,尽力保全"盗贼"生命,保障"新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其次,通过一系列的教化、劝谕,引导"新民"发现"良知"、"致良知";最后,通过移风易俗改善乡风民风引导人们"致良知"。  相似文献   
113.
在采用"南水"非线性模型研究了CRTS I型板式无碴轨道用CA砂浆应力-应变关系本构模型基础上,基于应变等效原理,推导得到等效单轴疲劳损伤本构模型,并根据疲劳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南水"非线性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I型CA砂浆在标准养护下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状态。在选用的模型中引入损伤变量,建立的I型CA砂浆等效单轴疲劳损伤本构模型,其模型参数与振动频率(等效为疲劳加载次数)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具有较强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14.
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法"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了当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要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明确其辅助的定位;开发其静态变动态、微观变宏观、抽象变直观的优势:处理好其内容与方法适应、效率与效果统一的关系;坚持课件制作必须精细、图文呈现与讲述必须同步、授课时必须走下操作台、走上讲台。  相似文献   
115.
高校工会在和谐校园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校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一系列直接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学校利益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各类矛盾日益凸显。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高校工会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工作方法,从而更好地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6.
安徽省民生档案在服务民生中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民生档案工作仍存在民生档案内涵难以界定、资源整合难、管理失范、社会共享度低等问题,本文为此提出了破解之策。  相似文献   
117.
孔德 《武当》2013,(6):52-55
(接上期)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释解】仔细研究本章内容,笔者进一步推断认定,老子在撰写《道德经》之前的很长时期,"道德"的概念早已为社会熟知,并且深入人心。非但"道德"的概念深入  相似文献   
118.
孔德 《武当》2013,(7):52-54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至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释解】宇宙自然纷纭万象,要说有多么复杂就有多么复杂,要说有多么神奇就有多么神奇。但这一切一切都无不是从一个最微小最简单的"一"演化而来。生物细胞结构非常复杂,但最早最原始的时候是由单细胞分  相似文献   
119.
孔德 《武当》2013,(10):46-48
(接上期)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释解】什么叫“大成若缺,其用不敝”?意思就是:当一个人的学识修养达到极高境界的时候,总是会感到自己还有很多知识和修养的欠缺,但他在知识运用中实际上是游刃有余的,好像天天都有新的东西涌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什么“大成若缺”而“其用不敝”?因为学识修养积累的多了,它在实际运用中常常可以利用不同学识的交叉碰撞,产生新的灵感,有所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也可以举一反三,找出许多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新办法。  相似文献   
120.
孔德 《武当》2013,(11):56-58
(接上期)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