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3篇
教育   3486篇
科学研究   460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296篇
综合类   110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45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346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346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991.
简要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数字图书馆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92.
终身体育是一种以自觉自愿为特征并能持续终身的自我锻炼过程。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应起始于学涯初始,并贯穿于整个学涯时期不同学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之中。在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遵循体育意识产生的规律和教学特点,连续地不间断地帮助他们去认识体育活动对健康的作用。通过学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思想有机的联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以保证自己体育爱好与锻炼习惯的连续性,进而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  相似文献   
993.
项立新  王文 《新闻前哨》2001,(11):37-38
1984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的时候,关于“什么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实是十分模糊的概念。直到1994的元月1日《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实施,人们才逐步理清了什么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今天,懂得利用《消法》来为自己争取合法的权益的不在少数,而注意研究《消法》的经营者也日渐增多。应该说,《消法》的普及,消费者权益意识的增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闻舆论的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如何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呢?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维权,首先要学法、懂法、守法。 当我们高举维护消费者的合…  相似文献   
994.
与贫困作斗争.不只是受某种济世情怀的驱策。实际上.投资于那些亟待资金扶持的贫困国家或地区,既可扶危解困,又是一笔非常合算的好买卖。  相似文献   
995.
邓小平的人才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科学地阐明了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人才强国的战略地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96.
一张晚报,经济新闻的主阵地、主战场在家庭,要重视千家万户的需要这个环境。从经济意义上讲,家庭是个“消费主体”,是一个“消费系”。晚报的经济宣传应从多侧面、全方位引导人们认识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以指导家庭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997.
新的课程计划及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已明确规定:“地方和学校为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要也应创造条件开设灵活多样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志向、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修习”。蔡先生,我校从80年代中期就在语文学科进行了开设选修课的尝试,  相似文献   
998.
999.
本文针对我国优秀女子速滑短距离选手速度耐力水平明显低于世界顶尖选手的问题,对国家速滑队的两名运动员薛瑞红和王曼丽进行了机能测试,主要内容是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以期通过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提供一些科学训练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纵观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试题体现了稳中求新、求变、求活的特点。所谓“求新”,就是根据时代的发展设计新的情境,提出新的要求;“求变”,就是命题的思路、形式有新的变化:“求活”,就是通过试题创新,激发考生的思维活力,提高思维质量,引导教学和考试走向正确的改革方向。2005年文综全国卷(Ⅰ)试题设计的导向性明确,紧扣考试大纲的目标与能力要求,突出素质教育的能力目标与具体要求,试卷的整体难度与去年基本持平,充分体现出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目标的考查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