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作为观念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从根本上说来自实践,更具体地讲来自于武器装备陈旧落后的清军和坚船利炮的英军的不对等的对抗斗争.敌对双方在军事技术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而又突然相遇,要在战场上见高低,势必使落后一方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即了解、掌握对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作战方法等.这也是人类社会技术横向扩展、传播乃至深化发展的一般规律.魏源讲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指向西方国家学习制造船炮等先进技术,组成新式水师,以便与敌人兵舰争战于海洋.不过,“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思想的发明权并不属于魏源,而是属于直接在第一线抗击敌人之人,即以林则徐等为代表的部分军民.  相似文献   
12.
具有简单否定属性的“非此即彼”思维源于阶级、集团之间的差异、对立与斗争。战争是这种思维最典型的行为语言 ,换言之 ,明显带有否定性意味的“非此即彼”思维直接体现了你死我活的战争行为。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 2 1世纪中 ,两败俱伤的战争行为将不再使人们所愿意接受 ,人类主导的思维方式势必会发生变化 ,即宽容、理性的“亦此亦彼”思维将会取代“非此即彼”思维而取得主导地位。人们在社会进步发展中也同时逐步减少集团之间的差异 ,并通过各种法律的手段淡化阶级、集团之间的差异 ,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快速发展 ,人类共同利益日益重要 ,反映在人们的思维态度上就是认同感增强。“亦此亦彼”思维方式势必成为 2 1世纪人类主导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具有简单否定属性的“非此即彼”思维源于阶级、集团之间的差异、对立与斗争。战争是这种思维最典型的行为语言,换言之,明显带有否定性意味的“非此即彼”思维直接体现了你死我活的战争行为。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21世纪中,两败俱伤的战争行为将不再使人们所愿意接受,人类主导的思维方式势必会发生变化,即宽容、理性的“亦此亦彼”思维将会取代“非此即彼”思维而取得主导地位。人们在社会进步发展中也同时逐步减少集团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各种法律的手段淡化阶级,集团之间的差异,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快速发展,人类共同利益日益重要,反映在人们的思维态度上就是认同感增强。“亦此亦彼”思维方式势必成为21世纪人类主导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忧患意识占有一席之地。任何一位爱国者、爱国主义的思想家无不具有忧患意识,正是忧患意识激发了他们爱国主义的情怀。在我国历史中,小农经济异常脆弱,天灾人祸时时威胁着其生存,使人总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而且封建统治阶级又残酷地压榨、掠夺农民,使其生活较西欧中世纪的农奴还要悲惨(1);天高皇帝远,使他们饱受贪官污吏、土豪恶霸的欺凌,极易使他们破产逃亡。自耕农的破产逃亡直接影响政权之稳固,一旦大多数自耕农丧失仅有的一份土地,这个政权也就到了末日。世道沧桑,陵谷互变,一治一乱…  相似文献   
15.
早在半个世纪前,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对古代文化的清理,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这种看法就是在今天看来仍未过时.然而,学术界对此问题实际上仍有相当的分歧.新儒家及其众多的同路人倾向于更多地接受传统文化,使其在未来的社会中,即下个世纪能成为主宰人类命运的主要的思想.他们满怀信心地要复兴儒学,复兴传统文化,一方面期求振兴民族精神,弘扬中华道统,另一方面亦可矫治西方各种现代文明病.他们对传统文化肯定者多、否定者少,试图在今时贩古时丹,不合时宜之处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斯宾诺莎(1632——1677)是荷兰伟大的哲学家、唯物主义者和战斗无神论者,同时又是一位品格高尚、实践的伦理学家。他毕生献身于探求真理的事业,终生未娶,旨在找寻人类真正的、“永恒的快乐和福祉”。其伦理思想很值得探讨,特别是他提出了人的圆满性这一重要的哲学伦理学命题。本文拟就人的圆满性问题,对其哲学伦理学做一简要的分析,以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又产生巨人的时代。在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先知先觉”的进步的志士仁人,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则是其中的代表,而魏源又是他们中间很有特色之一员。作为一位具有敏锐洞察力的思想者,他率先为近代中国指出了一条几乎可以避免近代中国遭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命运的发展方向——“师夷长技以制夷。”。  相似文献   
18.
试论魏源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嘉、道以降 ,清王朝日渐衰落 ,内外交困 ,国内问题出积 ,兵、漕、河、盐诸大政无一不弊 ;外患日重 ,白银大量外流 ,银贵钱贱 ,危机四伏。有鉴于此 ,魏源试图从哲学的高度对时代加以总结 ,期挽救衰微的局势。他利用传统哲学已有的范畴、概念 ,阐述自己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目的的哲学思想 ,构建了“以天为本”的本体论、“及之而后知”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以“有对”、“主辅”为核心概念的辩证法等构成的思想体系。本文扼要分析魏源哲学思想的内在合理性 ,即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特征的实用理性精神 ,同时指出了其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从所有制角度研究、认识历史,从宏观上把握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事实上,他们所关注的主要是所有制的两次大转变,即两次否定问题。从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包括奴隶制、封建制)的过渡,即实现、完成了第一次否定;从资本私有制这个私有制最高形式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迈进,则实现了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否定。由原始公有制到私有制再到更高级的共产主义公有制,人类完成两次否定过程,达到否定之否定的肯定,实现人类社会一个圆满的结局,即黑格尔所谓的“圆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晚年倾心研究“上古历史”一方面是要弄清楚第一次否定过程,另一方面要为第二次否定寻找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学是指由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荀子等人所并刨、阐明的儒家原初思想,其核心范畴是仁、礼、孝、敬、义等,其思想纲领可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概括。 魏源服膺先秦儒学,极力推崇孔夫子作为圣人之形象,而对孟子以下,包括孟子本人,所谓儒学思想的传人及其主张多有微词。魏源怀慕周孔之道,并力图阐扬夫子未尽之意,使其更为完善,更为合理。魏源期求直指圣贤心源,以避开宋明理学“口心性,躬礼仪,动言万物一体”③的玄妙云纱,由文而质,返朴归真,抬出真孔子,摆出真孔学。魏源立志极高,仿荀子著述体例,以《诗经》为佐证、结论,撰写哲学名著《默觚》,分学篇、治篇两部分,学篇阐述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才能做圣人,指出通向圣人之路的种种途径和方法,批评那些非孔学正路的旁门左道。类于“解蔽”,期求万法归宗于圣人。治篇讲的是圣人君子如何立足于社会行圣人之道。就《默觚》篇名来讲,也是耐人寻味的。孔夫子有鉴于当时社会礼崩乐坏,器物名实不符,发出“觚不觚”④的感叹,而魏源亦感到孔孟之学已走了样,读书人或埋头詀训考据,或记玄虚之理,唱高调,漠视现实,忽视、甚至歪曲圣人修齐治平之道,大大远离固孔之真传。故,魏源便站出来,希冀举起儒学正宗之旗,撰《默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