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15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孙玉红 《班主任》2008,(4):31-32
雷锋,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那么,雷锋精神是与生俱来的吗?近日读从民日拗陈思炳的文章《雷锋当初学的谁》,我发现有一个人对雷锋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雷锋初到湖南望城县委时的领导——张光玉书记。我仔细地琢磨这篇意味深长的文章,发现张书记身上有很多我们当今班主任应具备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62.
本文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内涵及其在生命线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表述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研究与应用为生命线工程的建设、管理、防灾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3.
探究学习实质上是问题解决的学习,问题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和关键.因此,创设与探究主题有关的问题情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是探究学习的首要和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文介绍了九种在化学探究学习中常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64.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职业教育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紧密结合。建筑类高职院校要按照建筑企业需求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与建筑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建设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5.
孙玉红 《科教文汇》2008,(16):73-73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不仅能反映一个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能反映其认识能力、审美能力、思想修养和文学修养等方面。然而,小学作文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低下和对写作的不积极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本为总结了笔者十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认为学生和老师可以从注重平时积累、注重学以致用、注重作文的评价等几个方面来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66.
对化学学科的教学来说,必须立足于使学生主动求知,发展创造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现就高职化学素质教育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7.
孙玉红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10):25-26,40
建筑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建筑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建筑类高职教育是直接为建筑行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服务的,直接为建筑行业以及相关行业第一线提供技术和管理人才,与建筑类人才市场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这就决定了建筑类高职教育教学应具有自身的特色,具体体现为专业建设特色、培养方案特色、课程开发特色、职业能力培养特色等。  相似文献   
68.
基于"辽宁省教育厅高教处2008年独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情况调研统计"结果,分析了我省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设置现状,比较和研究了人才培养模式特点与实施效果,为我省建设特色高职院校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3月26日,对于太多的人来说都想不起来是个什么特别意义的日子,刚知道不久的我来告诉更多的人吧,那是才华横溢的海子,20世纪80年代最后一位牧歌诗人离开尘世的日子。  相似文献   
70.
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是艰苦复杂而富有多样性的劳动。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同学走在了前面,在优秀成绩的鼓舞下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故而表现得很好。而有些同学由于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诸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劳动、活动等落后,成了班内的后进生。其集中表现是:学习成绩差,纪律性差,参加活动不积极,缺乏自我约束力等。那么,该如何帮助他们走出人生的低谷,做一个成功驾驭生活的人呢?事实证明,在教学中研究后进生的心理并进行合理的疏导,无疑是转化后进生的一条捷径。现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谈谈如何调控后进生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