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学习态度是有效学习的重要问题.学习态度不端正,断无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平常说一个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主要是指他对待学习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相反,说一个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则指他对待学习持消极、被动甚至厌恶的情绪.实际上,教育工作者的大量工作,都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积极、主动、自觉的心态为目的的.  相似文献   
62.
全开放实验教学智能化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单片机控制技术和射频收发技术,分析论证了全开放实验教学智能化管理系统。该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构成,其中硬件系统包括控制室主系统和实验室子系统.二者之间通过射频收发芯片进行数据交换;软件系统涵盖了实验教学系统、实验辅助系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和用户管理4个模块。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3.
本在概述四种知识型和第三次知识转型的基础上,着力对第三代远程教育在促进知识转型中的优势和知识转型对远程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提出了远程教育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4.
学习即生活     
多年以前,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曾针对美国教育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生活的弊端,提出过"教育即生活"的口号.这个口号首先强调"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次强调"教育具有生活的意义",而贯穿其中的精髓,恐怕还是教育与人的一生共始终,人的生活不能须臾离开教育.  相似文献   
65.
道德意识、规则意识、法制意识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之所在,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之所以顺利展开,且得到越来越多重视的重要原因.作为奋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一线的教师,我们想要提高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就必须在教学中及时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初中生素养培养;采用灵活教学思路,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注重实践理论结合,提高初中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6.
高校一般对教师都有最低课时工作量要求,但缺乏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致多数教师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文章结合以往实践经验,构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从学生、教学督导、同行专家、管理者四方面,构建理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15名相关专业基础与专业课教师按照上述评价体系进行评价,权值按学生0.5、督导0.25、同行0.1、管理者0.15核算,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得分高者确实是大家公认的教学上的“名师”,学生评教与督导组评教的成绩区分度大,二者几乎正相关。采用该评价指标对同一名教师担任的3门课程逐一评价,其评价的结果也得到了教师的认可。  相似文献   
67.
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通过分析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办法和措施,进一步完善了管理模式,并阐述了新模式的总体结构、管理流程和管理功能等。并对开放中的安全保密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8.
远程教育:一种后现代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毋庸讳言,相对于常规教育,远程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一直处于边缘地带,其身份至今暖昧不明。因而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到底什么是远程教育?其实质究竟是什么?在教育系统及当代社会结构中,远程教育意欲何为?木文尝试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审视远程教育,反对仅从办学的表面特征(“远距离”)来界定它,认为远程教育的实质是后现代教育。沿此出发,本文认为:远程教育是当代社会最富于前途的教育形式,它的出现代表了整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69.
中西文化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困扰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一大难题。在对待这一问题上,近代以来存在着两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观点:“体用说”与“融贯说”。前者以“中体西用”、“全盘西化”、“西体中用”为代表,后者以“学衡派”、“新儒家”、“钱学”为代表。尽管“体用说”一直作为对待中西文化关系问题的主流学说而存在,但“融贯说”也许更具真理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7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甘边区农民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对新政权的陌生,面对中共“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政策,往往胆怯害怕、顾虑重重,不敢立即响应,进而严重影响了土地革命的进程。面对这种困境,中共采取了积极而有效的措施,一是向广大农民宣传、解释中共、红军及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和目的;二是严肃革命纪律,树立红军的革命威望;三是宣传土地革命政策,使农民彻底明白革命道理。这些措施打破了农民头脑中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和限制,解除了“落后意识”“糊涂思想”的紧箍咒,使农民明白了革命道理。在此基础上,农民的害怕心理逐渐消退,阶级观念和革命意识日渐增强,由以往的不敢要的害怕心态转变为敢于分配的斗争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