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4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运用当代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知识分类教学论如何有效地运用于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作一初步探讨,阐明任务分析技术对英语教学设计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据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运用任务分析技术来进行英语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2.
该实验通过SDS高盐法(常规法)、SDS高盐法(改良法)和Soil gDNA Kit法提取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用DNA Nanophotometer仪测定样本DNA的纯度和浓度,以确定最佳提取方法.结果表明,用SDS高盐法(常规法)、SDS高盐法(改良法)和Soil gDNA Kit法和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浓度分别为41.45 ng/μl、96.48 ng/μl和58.40 ng/μl,纯度(OD260/OD280)分别1.45、1.57和1.82.由结果可知,改良法提取DNA的浓度最高,而Soil gDNA Kit法的纯度最高,但其成本较高,因此,SDS高盐法(改良法)是节省成本且适合提取大批量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方法,今后在提取DNA过程中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其纯度.  相似文献   
103.
利用以单片机为核心技术研制的抽油机智能节电器,有效减少抽油机不必要的有功浪费,通过液面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对油井工况的感知,自动实现节电器优化控制,同时还可进行数据的采集、通信以及遥信遥测功能,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适用性,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和教育的竞争,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措施,而且是培养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随着我市"15/20/10"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产生好奇心,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究创新之中.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突显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创新意识"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而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手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相似文献   
107.
化学是一个生动丰富、趣味性强的学科,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知识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是化学教学效率提高的关键.结合初中生好奇心理强、思维敏捷等特点,采取趣味教学法,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趣味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结合,抓住趣味教学法应用的关键因素,是提高课堂效率,确保初中化学的教学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8.
109.
学生进入高三后课业负担普遍过重,常带给学生是艰辛、苦涩的感觉,我们感到于心不忍.备课组的教师们常谈起这个问题,如何走出课业负担过重的困境,从根本上给予学生减负,让学生的个性充分释放,还学生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然而,问题的焦点聚到“怎样才能减负不减质”.笔者认为,一定要有“高效的课堂教学”.而“高效的课堂教学”来自有效的“二次备课”.为此,本文针对“二次备课”问题摆一些观点、展示一此片段.  相似文献   
110.
从教二十余载,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一支粉笔到多媒体时代,经历了课改前与课改后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无数次地问:到底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怎样才能真正做到高效减负呢?……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真真切切地上好每一堂课,关键还是认真有效地备课,备课是上课的基础,有效课堂源于有效备课,所以长期以来,我们着眼于教师高效备课的研究,在这里,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