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孙鹤娟 《吉林教育》2000,(3):19-20,38
东北师大附中建校于1950年。五十年的历史形成了良好的传统校风。也沉淀了一批优秀的教师。今天的师大附中。所以办学成果显著,成为国家知名重点中学、省内教育科研基地校、教学管理示范校。都得益于这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的支撑。面对新的世纪的教育发展规划,首先应规划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先期摸清队伍整体情况,组织了这次队伍现状的调研。  相似文献   
22.
学校管理工作中心理方法的应用□孙鹤娟李天鹰心理方法是管理者有效工作的法宝。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运用心理方法,能得到各层次各类型人员的接受,并赢得支持与合作;能减少工作障碍,化解矛盾,提高工作效率;能创造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和心境,调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23.
人的主体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是否能建构一种尊重人的主体发展性和主体生成性的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很值得反思,并在实践层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人的主体性的理论视野反思当下的基础教育,我们看到,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正在走失,学习处于“无自我的主体”状态,要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主体性原则,实际就是重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和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自为性和创造性。要建立多元智能观,尊重学生主体的差异;要打破教育的工业化生产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尊重学生的自由思想的权力与话语权力;要建立双主体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主体需求出发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要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性学习。  相似文献   
24.
中国受教育人数最多的是基础教育。就目前基础教育现状看,普遍存在教师对学生管束过严,学生负担过重及学生自主性不强等现象,限制了青少年的自由发展空间,影响他们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25.
人本管理是学校文化管理的第一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管理思想的提出,都离不开对于人类本质的认识;任何管理模式的建构,都以对人的解读为前提和基础。由于对人的不同解读,才造成了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差异。人本管理就是把人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管理的最重要资源,尊重人的价值,全面开发人力资源,以谋求的人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的的管理。 在学校管理系统中,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对象,还是管理的“产品”。学校管理的特点要求并决定,学校人本管理不仅要尊重人、激活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要塑造人、发展人。  相似文献   
26.
马克思曾经揭示出:人的成长过程须依次经历“人的依赖关系”形态、“似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态和“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形态等发展阶段。马克思这里指出的人的三个发展阶段或三种历史形态,从人作为主体的生成角度说,也就是人的集群主体形态(以群全为存在本位的人)、个人主体形态(以个人为存在本位的人)和类主体形态(以类为存在本位的人)的依次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7.
28.
"21世纪的中国教育应是一个全新构架体系下的现代化教育."--"全新构架体系"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这里暂且不去寻求答案,而致力于追问"建立全新构架体系的逻辑原点在那里?按着怎样一个思路去寻求这个全新的构架体系?在这个构架体系中城市示范性高中的发展策略及其功能如何定位?这个功能如何在实践中求解?".四个追问归纳出本文的主题:开发城市示范性高中"核心"功能,构架基础教育衡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9.
我国基础教育中人的主体性的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主体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是否能建构一种尊重人的主体发展性和主体生成性的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很值得反思,并在实践层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人的主体性的理论视野反思当下的基础教育,我们看到,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正在走失,学生处于“无自我的主体”状态。要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主体性原则,实际就是重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和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自为性和创造性。要建立多元智能观,尊重学生主体的差异;要打破教育的工业化生产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尊重学生的自由思想的权力与话语权力;要建立双主体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主体需求出发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要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性学习。  相似文献   
30.
中小学“名校长”角色内涵的本体要义包括有教育理想、有思想、有职业责任、有能力、有情怀、有胸怀.中小学”名校长“角色内涵的时代要义包括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程领导力、教育转型期的事业开拓力、“教育家校长”期待的角色自修力、“教育全球化”趋势的适应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