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7篇
教育   2282篇
科学研究   36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40篇
综合类   92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43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13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从供给西部大开发使用的人力资本质量来看,新疆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那么为什么人力资本没有能够充分发挥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大幅度提高企业绩效的效用呢?文章尝试从影响人力资本发挥应有作用的制度因素来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992.
Once there was a fish seller who was fond of arguing with others. On a summer day he carried a load of fish and arrived at a teahouse.He heard the storyteller saying,“Cao Cao was leading seven hundred andthirty thousand troops and horses towards the sout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相似文献   
993.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早已不是一个什么新的问题,但它却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的问题。以往,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它的理论基础,大都是以毛泽东的《矛盾论》,特别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一著名命题来阐述的。但是,对这一命题的理解和解释,却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这样,就产生了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有各种不同的见解。归纳起来,主要的有:“内因动力说”,“综合动力说”,“因果逻辑循环动力说”等。本文拟在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作一初步  相似文献   
994.
《浅说博与专》和《“学会”与“会学”》是两篇典范的事理议论文。何以典范?都具有着鲜明的议论文章法。章法何在?都具有着如下特点:辩证性、明晰性、启发性。文思的辩证性。《浅说博与专》的文首即开宗明义:博与专是辩证的统一。这就使本文具有了鲜明的思辩性和哲理性,其论点因此明确而深刻。作者将“博”与“专”的关系设喻为“罗”和“目”的关系,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第三自然段则着重论述“博”相对于“专”的重要意义,既运用形象的道理论据从反面予以论证,又运用竺可桢治学的事实论据从正面予以论述,详尽入理,令人心服。第四段则着重…  相似文献   
995.
1968年,在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美国第一部双语教育法应运而生.此后,美国的双语教育便被纳入法制化、国家化和政治化的轨道.然而,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又迫使联邦政府多次对双语教育法进行修订.2002年,随着新基础教育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颁布,双语教育法为《英语习得法》取代.  相似文献   
996.
阅读提示:阅读一篇议论文,首先要抓住它的论点,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呢?划出本文的点睛之笔,有助于你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对于表现主题,论证论点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同学们,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被眼睛骗了的时候呢?双目失明并不可怕,心灵的麻木才是最可悲的。“在张开眼之睫的时候,请别忘了张开心之睫。”用你的双眼去观察这个世界,用你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你才能收获到属于自己的精彩!别让眼睛骗了你张丽钧自幼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问一位刚从森林中归来的朋友:你看到了什么?那位朋友沮丧地说:一切如常,实在没有…  相似文献   
997.
深入浅出的哲蕴。单看《药香如蝶》这个新奇形象的题目,就别有情趣,诱人一读。作者因题而开门见山,描述了草药沧桑的身世,不凡的来历,并揭示了草药经煮耐熬的品质,为下文意蕴的展开巧奠了一种基调。其实,意旨开掘的深刻形象恰是本文的高明之处。作者展开丰富的想像,给草药服用方法的讲究和药效赋予了崭新的内涵。文章将历史故事所给予我们的启迪、哲思,巧妙地与“熬药”、“服药”相联系,比况新颖,深入浅出,哲蕴十足。如作者写越王勾践20多年卧薪尝胆之举措如同“用文火”熬了一副“复国之药”,写唐太宗因善服劝谏的“苦药”而成为一代名君,…  相似文献   
998.
十五世纪初,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策源地佛罗伦萨,萨琉特蒂、布鲁尼、波吉奥、曼内蒂、阿尔伯蒂等一批人文学者,提出了一套早期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伦理学说,形成了对封建神学传统思想的又一次重大冲击。这股启蒙思潮被西方学术界称之为“市民人文主义”(civic Humanism),它具有鲜明的时代和阶级色彩,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中最有影响、最有特色的学说之一”,然而我国学者迄今似未给以充分重视。本文拟就其兴起原因、思想内涵及历史意义作一粗浅探索。  相似文献   
999.
《听雨》一文用富有文采的语言,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使人深切地感受到人生的况味。从“听雨”这一题目看,无非是描写自然界的风雨之声。本文不仅描写了作者在一个无眠的雨夜“听”到的风雨之景,而且别出心裁,将听到的自然界的风雨和人生联系起来,字里行间充溢着浓郁的人生况味。  相似文献   
1000.
盂霞  孟祥林 《现代语文》2005,(11):36-37
曾经好想,在血红的晚霞中,像一只展翅的雄鹰,衔下奥林匹克的桂冠。曾经好想,在碧蓝的天空、海域,像一条腾飞的巨龙,夺下奥林匹克的辉环。曾经好想,岁月快快地流逝,让我快快地长大,然后豪迈地走进奥运。……在我心中,有那么多的“曾经好想”,她常常把我带入梦中的北京2008奥运会……一条流星似的子弹不偏不依,恰中靶心;一连串的优美如舞的“仙子”,悄然隐入水池;矫健的身躯在拼搏着,终于将那沉重的杠铃举过额头……——这是杜丽,是她,又是她,拿下了中国健儿在北京奥运的第一枚金牌!清晰地看到,在持枪临靶前的杜丽,沉稳,自信;还看到,奖台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