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自己教学语言的修养,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简洁、生动、形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是,也有些教师不大重视自己语言的锤炼,以为只要掌握了教材,就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可是,他们在教学中,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恰当地把教材讲清楚,甚至把本来清楚易懂的知识,讲得支离破碎,令人费解。一、语言是一门科学,讲究科学性,这是对教学语言的首要要求。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力求准确、鲜明、简洁。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客观规律的反映,讲解科学,必须精确地表达知识的内涵。如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描绘,概念、定义、定律的表达,都要讲求语言锤炼,做到要言不烦。以准确、简洁的语言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感知。  相似文献   
22.
李剑萍教授的新著《中国现代教育问题史论——中国教育现代化诸矛盾范畴研究:》一书已于2005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经过5年多积学渐思取得的学术成果,是系统研究中国现代教育问题的一部力作,尤其是在研究范式方面多有创获。  相似文献   
23.
试论梁漱溟乡村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是我国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乡村教育理论不但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奠基,兼容西方现代文明的精华,而且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内容丰富而深刻.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是我们今天进行农村教育改革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24.
早稻田大学教授竹中宪一的《满洲教育的基础研究》一书 ,最近由日本柏书房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共计 6卷 2 0 0 0页约 1 50万字。分别论述了“满洲国”成立前 (包括沙俄统治时期及日本军政时期 )中国东北地区的中国人教育、日本人教育、朝鲜人教育。同时收入满洲教育年表 (1 898-1 933) 80 0余条 ,满洲教育资料 1 80 0种 ,以及若干珍贵的历史图片 ,并编制了有关事件、法规、机关团体、人名、地名、图书的详细索引。竹中宪一教授是日本进步学者 ,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曾以专家身份来华工作多年 ,对中华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且精通汉语。…  相似文献   
25.
重提"平民教育"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亿万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城市化进程以不可阻挡之势逼近时,“青年进城务工者”这一人数众多的群体,就成为当前平民教育的主要对象。切实给予这些劳动者以一种“特殊资格”,帮助他们学会经营生活,成为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具有独立人格,明白人生价值,适应现代社会的“完成的人”。这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是人道主义援助性工作和一场新的启蒙运动,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开展平民教育,为社会分忧,帮助政府从基础问题上化解社会不公,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他们的自信,帮助他们增强生存竞争的能力,解决社会的民生问题以及发展问题。为社会“分忧解愁”,为当前的改革做贡献,是重提“平民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6.
杨贤江同志(1895~1931)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也是我国教师运动的倡导者。他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教育,勤奋地在教育理论阵地上耕耘播种,短短的一生写作了二百多万字的教育论文。其中有不少关于教师的专门论述,这些论述,不但有助于我们从人类发展的历史中考察教师职业的形成,正确分析认识教师的阶级范畴、历史使命,而且对今天重新认识与估价知识分子的地位与作用,建设一支新型的教师队伍也有着极  相似文献   
27.
畅贤江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精英的代表。他从学生时期起,就能严格自律,自发奋勉,是一个“志趣高远,品学皆优”的好青年。他在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民主理想、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上,始终保持了高尚的节操。他在吸收、传播西方与苏联教育理论和探索教育现代化、本土化的过程中,做了创造性的工作。他既是后人研究的对象,更是值得人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28.
一、“从农村的新生命中寻求中国的新生命” 梁漱溟(1893—1988)在父亲梁巨川的影响与支持下,自幼即受新知识启蒙,入中西学堂学习。并在幼小的心灵中隐然萌发了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感与迈越世俗、追求上进的正大刚强之气。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从小养成了广搜博览的习惯,如饥似渴地阅读包括革命派、立宪派在内的种种书籍报刊,并开始思考人生问题与社会问题。1911年,中学毕业后,到  相似文献   
29.
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的拓荒之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交流是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世界各民族、国家及地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世界教育史,就是一部各民族教育相互交流、碰撞、融合、创新的历史;一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也就是一部中国在与世界各国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改革传统教育、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