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0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拙文《“匪夷所思”误用原因分析》(《语文学习》2010年第12期)中,笔者指出“令人匪夷所思”之说属叠床架屋,须删去“令人”二字。对此,肖科见老师提出了不同看法;为说明问题,兹谨录肖文末段文字如下:总之,我们不能武断认为,“令人匪夷所思”就不恰当。  相似文献   
42.
自去年5月在新浪网开博以来,我陆续贴出了一些有关课文细节探讨的已发文章;有博友读后,便高看于我。甚而还有“讨教”者在。今年7月,就曾收到这样一张纸条:“《苏武传》中,苏武引刀自刺,众人这样救他: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请问宋老师,这是什么原理?”由于苏教版教材没有《苏武传》一文,我对这个问题自是相当陌生:考虑到博友的信任似不可轻易辜负,再加上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探讨价值,于是,  相似文献   
43.
如果将一篇高考作文比作一盘菜的话,那么,一个好的高考作文题就应具备这样三个条件:1.能让考生很快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菜,换言之,考生在审题上不必花费太多精力.2.能让考生拥有做菜的材料,也就是说,考生有可记之事、可说之理、可抒之情,而不是或胡编乱造或矫揉造作或无病呻吟等等.3.能让考生做出自己最拿手的一道菜,亦即考生写出的作文能体现其最高水准,而不是因受到题目限制以致写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基于这一陋见,笔者对江苏"忧与爱"这一文题,便没了"忧"唯有"爱".  相似文献   
44.
《咬文嚼字》2012年第4期《又见“夯货”》中,有一个“无独有偶”用例。为说明问题,恕笔者详引原文: 曾陪十岁的女儿看张纪中版《西游记》……只听悟空劈头骂道:“你这夯(hang)货!”……  相似文献   
45.
陈浩老师认为,2012年安徽卷文言文阅读虚词考查题中,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A"不正确",理由是:"木欣欣以向荣"之"以"表"修饰关系";"遂发愤以卒"之"以"则表承接关系.(详见《关于一道高考题答案的质疑》,《语文学习》2013年第3期) 笔者认为,"遂发愤以卒"之"以"也是表示修饰关系.  相似文献   
46.
唐松波、黄建霖二位先生主编的《汉语修辞格大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以下简作《辞典》)中,给“返射”定义为:“借用对方说过的话语,来反驳、反讥、戏谑对方,即以其人之‘言’,还治其人之身。”(谭永祥先生早先出版的《修辞新格》中的“返射”定义与此大体相同)准此,则  相似文献   
47.
<正>由于中考发挥欠佳,原本性格内向的李明君来到一所普通高中后,便更不爱说话了,以至于开学后几个星期,除同桌同学外,与其他同学基本没有交流。于是,有同学便对他看不惯,玩起了恶作剧。一天课间,李明君正在做作业,班上一个高个子同学走到他跟前,突然把课桌一拍,说:“我来抽你一下吧!看见你,我就感觉不爽!”这突如其来的威吓,使得李明君顿时脸色煞白,一句话也没说出来,像木偶一样看着对方。随即,欢笑声、议论声充满教室,直至老师到来。  相似文献   
48.
<正>朋友得知儿子张林最近为不会拒绝同学而烦恼,就拜托我和孩子谈谈。周末见到张林后,我便问:“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自己不好意思拒绝同学的?”“应该是上初二时。当时我认为助人为乐是好事,也就不觉得什么:可到了高中,尤其是高二以后,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就时常为这事烦恼了。”“能说得具体点吗?”  相似文献   
49.
如果将一篇高考作文比作一盘菜的话,那么.一个好的高考作文题就应具备这样三个条件:1.能让考生很快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菜。换言之,考生在审题上不必花费太多精力。2.能让考生拥有做菜的材料。也就是说。考生有可记之事、可说之理、可抒之情,而不是或胡编乱造或矫揉造作或无病呻吟等等。3.能让考生做出自己最拿手的一道菜.亦即考生写出的作文能体现其最高水准.而不是因受到题目限制以致写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基于这一陋见,笔者对江苏“忧与爱”这一文题,便没了“忧”唯有“爱”。  相似文献   
50.
<正>与同学交往中,谁都不喜欢有人对自己横挑鼻子竖挑眼,更别说自己的技能、学识乃至品行被当众贬低了。但生活中总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万一有同学当众贬低你,你又该如何面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