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彦兮诗文丛稿》是万震球先生数十年来诗词曲联及学术论文的结集。既是他敢于挑战时贤,敢于在学术上不断追求创新的拼搏历程的真实记录;也是对他在语文教育岗位上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精益求精、终于成长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的成长史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52.
2012年是我国著名哲学社会科学学者、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现代修辞学奠基作《修辞学发凡》问世80周年。望道先生治学数十年,创新思维贯串其一生。他在文章学、文学、美学、逻辑学、语法学、修辞学等多门学科均卓有建树。本文作者曾在望道先生创建的语言研究室从事修辞学研究多年。文章从"‘立大志攻坚’与继承创新"、"甘坐冷板凳与为创新探索多种研究方法"、"把创新的接力棒传给学生"等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学习望道先生创新思维的体会。  相似文献   
53.
《汉语词语修辞》是修辞学研究中的一部新著。它具有以下4个特点:1.多角度、多侧面探讨了汉语词语修辞;2.吸收了多门邻近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做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3.语料鲜活而典型;4.可读性强。它的出版证明,创新是修辞学发展的活力源泉。  相似文献   
54.
近日重读《鲁迅全集》。见到鲁迅先生论及国师章太炎先生的一封信,深有所感。当时,太炎先生昔日的“门生”如周作人之流,同国民党反动派狼狈为奸,对太炎先生进行了无耻的中伤和攻击。鲁迅在一封信中愤慨地指出:“我以为师如荒谬,不妨叛之,但师如非罪而遭冤,却不可乘机下石,以图快敌人之意而自救”,“以后如相见(章先生),仍当执礼甚恭,……自以为师弟之道,如此已可矣”。鲁迅尊师敬道,由此可见一斑。鲁迅直到晚年,还常以崇敬而感激的心情追忆自己受业的老师。其中有一位周玉田,是鲁迅的蒙师。这位者师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却特别喜欢种花、养鱼,云游四方,并搜集了不少“闲书”,如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鸟疏》,《花镜》,唐代品茶名家陆羽著的我国第一部《茶经》,绘图本《山海经》等,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55.
2008年6月,我应邀赴安徽大学主持曹德和教授指导的博士论文答辩。其中有一篇论文是李艳的《汉语移就范畴的认知阐释》。当时就觉得此文引进了认知语言学、语法学等学科的众多理论,偏重于从语言结构方面探索移就修辞格的认知原理  相似文献   
56.
池昌海教授的<先秦儒家修辞思想要论>是一本具有开拓性、系统性的修辞学专著.作者对先秦儒家修辞思想、修辞行为现有语料采取的"穷尽搜罗"方法,有助于探索的创新.该书之所以能新意迭出,还与作者颇深的功力、见识的卓越以及执着勤奋、锲而不舍分不开.  相似文献   
57.
谭汝为先生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立意新,善于从新角度抓题目;二是写得活,古今中外挥洒自如;三是由于他在古典诗词、修辞学、语言学等多门学科方面基础扎实,因此论域十分广阔。其新著《词语修辞与文化》除体现了上述特点外,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方面,该书将微观研究与宏观探讨结合起来,既高瞻远瞩,对学科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又能具体入微,切中肯綮;另一方面,该书四个栏目中的文章能打通界线,具有兼类和跨学科的特色,从多角度显示出修辞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从而自然而然地表明了修辞学的特殊性质。  相似文献   
58.
59.
即将问世的万震球《应酬楹联心法》体现了作者德性的再升华及楹联探索的新视点。该书有以下特色:一、创新了楹联天地,进入应酬楹联领域。二、丰富了楹联理论,作者从多年应酬的切身体会中概括出若干理论,基础扎实。三、增广了楹联视野,对楹联的分类更为深细。四、贡献了楹联读本,作者总结出众多撰联法则传授,等于向初学者"面授机宜",全书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60.
宗廷虎 《天中学刊》1998,13(1):60-64
王国维的修辞观在其名著《人间词话》及《宋元戏曲考》中有较多反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著名的“境界”说中论及修辞,并主要反映在三句话里:“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另外还强调要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及“一空倚傍,自铸伟词”。第二,关于文体风格论。王国维论文体强调“代变”说;论风格突出形式美及强调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