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成绩、问题及对策北京贵友大厦有限公司岳辉贵友商场于1990年9月26日正式开业。1993年1月1日归北京贵友大厦有限公司。开业两年多来,在市商委、总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各兄弟单位的帮助支持下,通过对全体员工的多规格、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不仅提高了广...  相似文献   
12.
岳辉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145-145,147
由中学进入高职阶段学习,意味着高职生将由学生到职业人的成长转变。他们进入大学校园,成为面对生活的主体。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高职生活,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是以塑造学生主体人格、满足学生成才的内在需求为出发点,让学生懂得高职阶段的学习是人生新的起点,进一步提高《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顺利走向社会,完成国家意志、社会需求与学生自身发展相统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程,提高教学实效,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样本,对学生进行了"形势与政策"认知需求情况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目前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存在内容时效性滞后,教学形式与方法存在问题,学校内部教学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师资队伍比较薄弱,教学质量评估机制缺乏等问题。为此,"形势与政策"课程要提高认识,进一步强化领导与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课程教学形式多样化;建立适合高职特点的实际有效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对我国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农村体育人口的规模和质量、挖掘开发农村特色体育项目、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水平和文化水平是内生动力机制表现的主要方面。在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内生动力机制的路径选择上,提高农民体育参与意识、健全农村体育组织机构、加快农村体育产业发展、构筑农村体育工作评价体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徐纪珂  岳辉 《辽宁体育科技》2006,28(4):37-39,45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十运会田径比赛1 ̄8名成绩、奖牌和项目地域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客观地分析了各代表团男、女各单项优势项目地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田径项目地域发展不平衡;短跨项目取得全面突破;长距离耐力项目处于世界高水平行列。  相似文献   
16.
基于GPSS的第三方逆向物流系统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第三方逆向物流企业的运作流程,在此基础上选择GPSS仿真工具进行第三方逆向物流企业的运作模拟,在确定模拟的研究目的和系统边界后,具体给出系统的程序框图,并利用具体数据模拟系统的运行,其结果验证了模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将以往大纲中的“听说能力”改为“口语交际能力”。这一转变代表了语教育界对听说能力发展的新认识,将对语教学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口语交际能力到底在哪些方面对过去的听说能力做出了发展,它目前还存在着哪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解决职业技能大赛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缺乏专业特色、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分析近10年全国技能大赛成果转化的模式和现状,提出各职业院校应通过大赛赛项开发优化专业布局;借助赛场实践强化实践教学;参照赛项规范升级教学标准,培育师资队伍,促进产教融合,共育技能英才等方式,使技能大赛成果紧密衔接教学,真正服务于职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芗斋作为意拳的创始人,他否定了拳套的训练方式,而一直坚持拳道的真正本质修炼应该着重于自然力的修炼.王芗斋从人生哲学的高度来重新审视拳道这一概念,对人生意义和拳道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重建·幸福     
岳辉 《中国新闻周刊》2011,(17):I0004-I0005
“5·12”,对四川人而言是个无比重要的时间节点。三年前的这一天,汶川级特大地震突然来袭,瞬问,山川破碎、满目疮痍,家毁人亡、创痛空前,成为川人心中永远的隐恸。川人闲适,但形散而神不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