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8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对于儿童来说,正确认识自我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在一般情况下,儿童最初是通过别人对他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这个“别人”主要指孩子心目中最权威的人、最亲近的人,比如:老师、父母、好友等等。由于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不够稳定,因而,“别人”的正确评价,对于儿童正确认识自我,具有强烈的暗示、引导作用,甚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怎样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呢?本刊特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梅玲研究员给读者朋友做指导:  相似文献   
72.
最近,不少读者致电本刊,反映各地的“教育商人”们打着“神童教育”的旗号,鼓吹什么“0岁识字,3岁脱盲”,“儿童个个都是神童、天才、大师”,甚至吹嘘“让神童进入千家万户”等等。面对这些“狂言广告”,许多家长真假难辨,不知这些说法是否科学、合理。为了帮助家长朋友正视这些问题,我们请著名的家教专家赵忠心教授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3.
张艺,2003 年江西师大附中高三(9)班考生,以667分的优异高考成绩,名列江西省应届考生第一、南昌市理科考生第一。张艺的父亲张秋刚在家教方面着重注意三点:找准家长的角色定位;注重挖掘孩子的潜质并培养其良好兴趣;积极鼓励、帮助孩子实现心中的理想。用他自己的话说——  相似文献   
74.
李桂梅,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著有《家庭文化概论》、《乐在天伦——家庭道德新探》、《冲突与融合——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向及现代价值》等。独立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和省级课题,曾被湖南省教育工会授予“芙蓉百岗明星”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5.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幼年时,很乖巧,很听话,但到10岁以后,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大人说东,他(她)却说西;大人认为应该这样做,而他(她)却偏偏要那样做。在家里,很少和父母交流,父母多说几句,就嫌唠叨;有心里话愿跟同学讲、老师讲,不愿对父母讲;许多父母为此苦恼不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家长又应该如何应对?就这些问题,记者请教了知名的心理咨询师马志国老师。  相似文献   
76.
访谈背景:自从2001年我国将英语纳入小学课程以来,许多家长对子女学英语也寄予重望。尽管家长费尽心血,但孩子成绩平平。于是,家长们感叹:现在孩子的课程最难辅导的是英语;孩子们也感到在现行的课程中,最难应付的也是英语。为了帮助一些家长和孩子们走出困惑,记者近日电话采访了颇有英语家教经验的钟沛先生。这位高级工程师本是一位普通的英语爱好者,他仅辅导两年,9岁的女儿钟琬婷就通过了“全国公共英语二级”考试,2002年又顺利通过了“全国公共英语四级”考试,目前,钟琬婷的英语水平已达到研究生毕业的水平,特别是在英语听说能力方面,更是与母语不相上下。于是,有人称钟沛的英语家教是“神奇英语”。也许他的做法会给广大家长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77.
有教研资料显示,约四成10岁以下的孩子或轻或重地缺乏责任心。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在家里,看过的图书和玩过的玩具,从来不知放回原处;每天回家后脱掉的衣服、鞋子随手乱扔;自己的事务不愿独立完成;无论干什么,都是心不在焉、得过且过;就连写作业,也是敷衍了事,最后指望大人帮他验算、检查。在幼儿园或学校里,常常对自己份内的事情不做或逃避;对集体、社会没有责任感;比较自我,不懂得关心别人;做事拖拉、延误;不兑现诺言;遇事爱推卸责任等等.  相似文献   
78.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读者给本刊打来电话,诉说他们在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种种困惑和难题,同时询问解决办法。本刊综合大家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特请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郭瞻予教授为家长朋友们解疑答难。  相似文献   
79.
有专家认为,目前,家长们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由于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少年轻父母便肓目地给幼儿灌输一些与孩子年龄不符、超出其认知水平的知识,逼孩子进各类兴趣班、特长班;还有的家长一味地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身体的成长发育;而他们却忽视了孩子心理健康;使孩子们小小年纪就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心理负担,影响了身心健康地成长。为了帮助家长朋友正确对待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认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我们特请俞国良教授就此进行分析、指导。  相似文献   
80.
中国父母爱孩子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从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到找工作、结婚、生孩子,父母无时不在操心,总而言之“为孩子把心都操碎了!”然而许多孩子却体会不到这些,他们喜爱和崇拜的人可以是歌星,是影星或球星,但很少有人能想到自己的父母。另外,在一些调查中,孩子们对为他们“操碎了心”的父母,不但不领情,还有颇多抱怨,惹得很多父母感叹“好心没好报!”面对父母的无奈和疑惑,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胡玉顺表示:父母应补上“效能训练课”,从而使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更具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